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高似孙的《桐柏观阅藏经》 全文: 天人皆奇人,一以文为主。 至今昆仑山。 犹有群玉府。 虚无天之根,清净道所祖。 也知自羲翁,此妙泄盘古。 老氏启藏室,八神负猛虡。 玉垂太上篇,金写神仙语。 舜璿奔一机,汉宫鉴万户。 璆谐玉女下,雷吼苍龙舞。 侍晨校琅简,玉卿譔瑶谱。 两垣协躔度,四溟节风雨。 恭惟上帝骘,哀此下民苦。 昭昭悬朗监,历历开蒙瞽。 粤从擘混沌,孰不趋子午。 六爻本乎健,五行依乎土。 神机迭经纬。 和应相律吕,子能发此钥,太微开帝宇。
参考注释混沌(1) 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避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2) 形容蒙昧无知的样子 (3) 糊涂(常用来骂人) 不趋(1).谓入朝不急步而行。封建时代人臣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史记·萧相国世家》:“於是乃令 何 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文选·任昉<齐竟陵文王宣公行状>》:“又詔加公入朝不趋,讚拜不名。” 张铣 注:“天子敬重其德,有詔使入天子之朝不趋走。”《周书·静帝纪》:“庚子,詔 赵 、 陈 、 越 、 代 、 滕 五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2).不追逐;不追求。《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 (3).不迅速。见“ 不趋事 ”。 子午(1).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唐 苏颋 《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丛依观阁,层立殿堂。”《宋史·天文志一》:“ 南阳 孔定 製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若针之子午未定,舵之东西游移,则徘徊莫适,悵悵何之?” (2).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唐 吕岩 《延寿》诗:“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啟还扃。” (3).见“ 子午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