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岑匡阜山人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沈鍊 |
释义 | 寄岑匡阜山人原文兰舟日行迈,河关多苦辛。 远与亲交别,旷望立风尘。 是时春向暮,冉冉柔条新。 余行独逶迤,留滞京洛滨。 千里困长道,十载为羁臣。 驽马厌驱策,委盖愁逡巡。 惟是心虑烦,未能释朱轮。 铅刀虽黾勉,岂无一割勤。 绮琴中自理,讵念知音人。 寄言同心客,屈曲聊以陈。 诗词问答问:寄岑匡阜山人的作者是谁?答:沈鍊 注释1.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青霞集卷五 参考注释兰舟木兰木制造的船。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 行迈行走不止;远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马瑞辰 通释:“迈亦为行,对行言,则为远行。行迈连言,犹《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也。” 汉 王充 《论衡·指瑞》:“实者驎至,无所为来,常有之物也,行迈 鲁 泽之中,而 鲁国 见其物遭获之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 明 杨士奇 《汉江夜泛》诗:“悠悠念行迈,慊慊怀所懽。” 周咏康 《杂诗》:“行迈多伤感,凄愴理素琴,一弹再三嘆,哀响入云岑。”参见“ 行行 ”。 河关河流和关隘。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离居殊年载,一别阻河关。” 唐 王维 《赠祖三咏》诗:“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 苦辛(1).犹辛苦。劳苦艰辛。《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长苦辛。”《后汉书·孔奋传》:“ 奋 力行清絜,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元 罗志仁 《绝句》:“囓雪 苏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男的舍不得女的再担负母亲的苦辛,所以情愿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2).草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 阳华之山 ,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亲交(1).亲戚旧交。《庄子·山木》:“亲交益疏,徒友益散。” 成玄英 疏:“亲戚交情,益甚疏远,门徒朋友,益甚离散。”《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亲交在门,飢不及餐。” 宋 梅尧臣 《和酬裴君见过》:“去逢亲交问,为报心如水。” 清 梅庚 《同愚山少参维饶孝廉即席送位白归皖》诗:“倚棹数归程,亲交次第行。” (2).亲近之友,知交。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亲交义在敦,申章復何言。”《三国志·魏志·李通传》:“﹝ 李通 ﹞嘉 儼 执宪不阿,与为亲交。” 清 王焜 《短歌行》:“亲交莫絶,秉烛莫灭,来日孔怀,如何易别。” 旷望极目眺望,远望。《文选·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李善 注引《广雅》:“旷,远也。” 吕延济 注:“言远尽见高深也。” 唐 李白 《送魏万还王屋》诗:“岧嶤四荒外,旷望羣川会。” 元 赵孟頫 《东郊》诗:“旷望得所怀,欣然消我忧。” 风尘(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向暮傍晚 冉冉(1) 渐进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软下垂的样子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柔条(1).嫩枝;柔软的枝条。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宋 陈亮 《贺新郎·同刘元实唐与正陪叶丞相饮》词:“手弄柔条人健否?犹忆当时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断了那柔条。” (2).特指垂柳的枝条。 唐 李白 《惜馀春赋》:“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 宋 沉遘 《发瓦桥十里而河梁败还坐客亭复上马戏咏道旁垂柳》:“柔条秀絶向人甚,忍不从容折一枝。”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臺 舞细腰,行人几度折柔条。” 余行谓传留后世的德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其遗言餘行, 孙卿 、 屈原 之不及,安敢望大圣之清尘?” 逶迤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 * 《长征》 留滞亦作“ 留蹛 ”。1.停留;羁留。《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唐 王建 《荆门行》:“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復白头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道光 丙申,余留滞 岭 外者,再閲岁矣。” 冰心 《六一姊》:“ 余妈 还舍不得走……她知道我万不愿再留滞了,只得站起来谢了 六一姊 ,又和四围的村妇纷纷道别。” (2).指扣留,强行留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即将该魂验实放行,毋得勒索留滞。” (3).搁置;阻塞。《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柔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南史·王俭传》:“令史諮事,宾客满席, 俭 应接銓序,傍无留滞。” 宋 司马光 《乞与诸位往来商量公事札子》:“其执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贵论议详尽,事无留滞。” 孙中山 《建国方略·国际共同开发实业计划》:“假使外国银行先遵正当之途……然后与政府订契约,则事顺易行,岂复有留滞之忧?” (4).指搁置之事。《北齐书·循吏传·郎基》:“﹝ 基 ﹞后带 潁川郡 ,积年留滞,数日之中剖判咸尽。” (5).屯积东西;积聚。《史记·平準书》:“日者,大将军攻 匈奴 ,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 司马贞 索隐:“留蹛无所食。墆(蹛)音迭,谓贮也。 韦昭 音滞,谓积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滞’字,则墆与滞同。按,谓富人贮滞积穀,则贫者无所食也。”《后汉书·段熲传》:“ 匈奴 、种 羌 ,并擅其地,是为癕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 (6).指身处困境。《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滞。” 王逸 注:“言年已过五十,而輡軻沉滞,卒无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诗:“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宋 司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诗:“知君留滞久,从此欲腾驤。” (7).指身处困境之人。《汉书·儒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 颜师古 注:“言治礼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学习礼义而为之,又所以迁擢留滞之人。” 京洛等于说“京城”。本指洛阳,因东周、东汉曾在这里建都,故称“京洛” 京洛骚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长道大道;远路。《诗·鲁颂·泮水》:“顺彼长道,屈此羣丑。” 朱熹 集传:“长道,犹大道也。”《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迴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明 李攀龙 《录别诗》之四:“荡子无室家,悠悠在长道。” 羁臣亦作“羇臣”。羁旅流窜之臣。《左传·昭公七年》:“君之羈臣,苟得容以逃死,何位之敢择?” 唐 大易 《湘夫人祠》诗:“妙鼓形云瑟,羈臣不可闻。” 宋 黄庭坚 《听宋宗儒摘阮歌》:“ 楚 国羇臣放十年, 汉 宫佳人嫁千里。” 明 高启 《哭周记室》诗:“万里一羈臣,悲歌 楚 水深。” 驽马(1) 不能快跑的马 (2) 累垮了的、劣性的或无用的马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 筋疲力竭的、衰弱得不能动的或者在其他方面不健康的马 驱策驱使;役使 任人驱策 逡巡(1) 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大阉亦逡巡畏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逡巡不前。 舅犯谢罪,逡巡河上。——《三国演义》 (2) 一刹那 雁翎金甲逡巡得,钩引徐宁大解危。——《水浒传》 (3) 时光消失 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 心虑思虑;神思。《列子·仲尼》:“修一身,任穷达;知去来之非我,亡变乱於心虑。” 北魏 杜弼 《檄梁文》:“凿其耳目,易其心虑。”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然念臣灾屯合聚,痾恙侵凌,形质至於变移,心虑从而昏夺。” 朱轮(1).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 惲 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 李善 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 唐 罗隐 《送霅川郑员外》诗:“明时塞詔列分麾,东拥朱轮出帝畿。”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 (2).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汉 兴以来,臣子贵盛,未尝至此。” 铅刀铅制的刀。铅质软,作刀不锐,故比喻无用的人和物。 汉 贾谊 《吊屈原赋》:“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 汉 王粲 《从军诗》之四:“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唐 杨乘 《甲子岁书事》诗:“腐儒一铅刀,投笔时感激。” 明 唐寅 《上吴天官书》:“駑马效其驰驱,铅刀礪其銛鍔。”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我惭駑駘姿,期效铅刀用。” 黾勉(1) 勉力;努力 黾勉同心。——《诗·邶风·谷风》 伏乞黾勉,并候捷音。——清· 黄世仲《洪秀全演义》 (2) 另见 měng 一割本指切割一次,后即用为行使一次或负责一次之词。语本《后汉书·班超传》:“昔 魏絳 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 汉 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文选·左思<咏史>诗》:“鈆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吕延济 注:“以鈆为刀,只可一割不可再用,言愿当一割之任,奋策於敌国也。”《梁书·孔休源传》:“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诚,効其一割。”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陆则破駟,水则歼蛟,能忘一割之司,久作双函之秘。” 自理自我照管调理;自行解决 经费自理 生活自理 知音(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寄言(1).犹寄语、带信。《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 丰隆 而不将。”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诗:“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是故復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 同心(1) 思想或认识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圆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 屈曲弯曲;曲折 画栏屈曲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