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渊的《再用送昭远诗韵寄昭远昆仲》 全文:六经学不传,谁能寻坠绪。
 君家有师承,不数虫鱼注。
 公子韦氏门,粲若五星聚。
 胸中容万顷,一一黄叔度。
 人情悦纷华,世路争驰骛。
 取乐须臾间,转首已失据。
 余生末俗中,蚤幸识夷路。
 折桂从乃翁,频年麾不去。
 冉有岂辞仆,樊迟亦能御。
 雍容荆渚间,夫子步亦步。
 初从言下入,筌蹄索鱼兔。
 终遂义中行,良乐驱骐絷。
 有时坐终夕,收视息浮虑。
 了了不可言,明明有佳处。
 别来能几时,心月翳云雾。
 诸郎幸不远,寄语多予悟。
 坐为尘事撄,空咏别知赋。
 遥想玉华游,春梦如飞絮。
 
 参考注释余生(1) 指人的晚年 (2) 幸存的生命 劫后余生 末俗(1).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伪弥深。”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宋  王安石 《杨刘》诗:“末俗忌讳繁,此理寧復在?” 李大钊 《青春》:“末俗浇漓,未始非为此説者阶之厉也。”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 乐天 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今末俗浅识,殊无知者。” 清  纳兰性德 《杂诗》之三:“吚吚奏《皇华》,末俗自不识。”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与“僧侣”相对。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犹怜末俗愚难寤,故作幽龕小座供。”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火葬倡於释氏,末俗因之。” 夷路平坦的道路。 晋  潘尼 《赠河阳诗》:“逸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 唐  司空图 《十会斋文》:“闢夷路於前程,遏腾波於沸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