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著的《送曾孙灼出赘卢氏》 全文: 男生必有室,有室在嗣亲。 家贫或出赘,出赘难为人。 汝今为此行,及此初花春。 粼粼潮迎舟,叶叶风吹巾。 凤云已在眼,不觉生精神。 我方为汝忧,老语因重陈。 其修汝容止,其谨吻唇。 门庭勿忘旧,市井勿随新。 沈醉不如醒,饫饱不如贫。 侥幸多非福,欢笑容易颦。 主敬为根本,力学解因循。 贤□□□翁,昔我相面频。 别来五十年,匆匆隔一尘。 谁知有今日,汝得□□□。 □□翁婿洽,义实师生均。 造次莫非教,岁月如去轮。 □□□□□,何此为终身。 留欲副清冰,归欲见老椿。 要须日凛□,□□□□津。
名句书法欣赏 凤云已在眼,不觉生精神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云已(1).犹言而已,罢了。《汉书·叙传下》:“ 敞 、 义 依 霍 ,庶几云已。”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若此人等,无益於治,可为庶几而已也。” 汉 班固 《幽通赋》:“恐魍魎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2).犹言完了,休止。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不觉(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精神(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