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戚里管弦夜,狭斜阳春晓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京城篇》 全文: 参考注释戚里(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於是 高祖 召其姊为美人,以 奋 为中涓,受书謁,徙其家 长安 中 戚里 。” 司马贞 索隐引 颜师古 曰:“於上有姻戚者皆居之,故名其里为 戚里 。”《文选·左思<魏都赋>》:“亦有 戚里 ,寘宫之东。” 吕延济 注:“ 戚里 ,外戚所居之里。” 北周 庾信 《春赋》:“移 戚里 而家富,入 新丰 而酒美。” 唐 戴叔伦 《长安早春赠万评事》诗:“春风归 戚里 ,晓日上花枝。” (2).借指外戚。《后汉书·张霸传赞》:“ 霸 贵知止,辞交戚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秋》:“中贵戚里,取索供卖。” 清 吴伟业 《圆圆曲》:“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碧车。”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四:“朝臣戚里,夤缘关通。” (3).泛指亲戚邻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村中有货美材者,女不惜重直致之,价不能足,又多方乞贷於戚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郎》:“村人有为子娶妇者,新人入门,戚里毕贺。” 管弦亦作“ 管絃 ”。亦作“筦弦”。亦作“筦絃”。 1.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汉书·礼乐志》:“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絶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莫甚焉。” 晋 张华 《情诗》之一:“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三千珠履盈阶陛,十二金釵列管絃。” 清 孙枝蔚 《村居杂感》诗之五:“长物吾家少,樽罍伴管絃。” (2).指管弦乐。《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 唐 崔湜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囀管弦同。” 元 陈孚 《真定怀古》诗:“千里桑麻緑荫城,万家灯火筦絃清。”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颺管絃。”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之四:“听, 南海 的涛声如号角, 鹭江 的潮音如管弦。” 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春晓春日黎明;春日黎明之时。 唐 赵存约 《鸟散馀花落》诗:“春晓游禽集,幽庭几树花。”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一:“春晓正堪睡,嫌他牎上明。”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过桥望春晓,碧瓦浮轻霜。”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