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曾丰的《赠江宰彦通》 全文: 富沙耆旧江先生,方册之中久闻名。 今识其子长安城,中年状貌老典刑。 居官不翅冰玉清,未尝一出清之声。 临事不翅水鉴明,未尝一示明之形。 牛刀初割琴初鸣,市稀善获鲜善烹。 江华百里农桑甿,阴受令尹生与成。 尚不能窥岂能评,两部使者识理精。 循吏政出吾六经,一元动荡万汇亨。 不以能称乃真能,交章疾置闻朝廷。 明公归重盖如此,素履复修想俱伟。 立朝致主从今始,廊庙规摹宁出是。 贞观三钱一斗米,房杜传中无可纪。 事业文章非异轨,谁云解此不解彼。 学诗反几我开启,生平方行诗之理。 游泳于诗未知尔,国风雅颂兴赋比。 类发于情止于礼,六义同归一宗旨。 包涵万象无涯涘,骑驴觅驴殆忘己。 子归反听收初视,三百篇中参到髓。
名句书法欣赏 包涵万象无涯涘,骑驴觅驴殆忘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包涵(1) 包括,含有 无所不包涵 (2) 宽容,原谅。由于情有可原而宽恕某种过失、疏忽、失职或失败——用作客套话 唱得不好,请多多包涵 万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罗万象 无涯 无尽;无限 灾祸无涯 骑驴觅驴比喻物本已有而反外求。《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 宋 黄庭坚 《寄黄龙清老》诗:“骑驴觅驴但可笑,非马喻马亦成痴。”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语》:“繇此观之,人心明,即是天理,不可骑驴觅驴。”亦作“ 骑牛觅牛 ”。《景德传灯录·福州大安禅师》:“师即造于 百丈 ,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 百丈 曰:‘大似骑牛觅牛。’” 忘己(1).忘了自己,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指不识不知,顺乎自然的处世态度。《庄子·天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於天。” (2).不主观,不自用。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二圣忘己,惟公是式,公亦无我,惟民是度。” 宋 苏轼 《拟殿试策问》:“朕虚心忘己,以来众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