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南北朝谢朓的《始之宣城郡诗》 全文: 下帷阙章句。 高谈媿名理。 疏散谢公卿。 萧条依掾吏。 簪发逢嘉惠。 教义承君子。 心迹苦未幷。 忧欢将十祀。 幸沾云雨庆。 方辔参多士。 振鹭徒追飞。 羣龙难隶齿。 烹鲜止贪兢。 共治属廉耻。 伊余昧损益。 何用祗千里。 解剑北宫期。 息驾南川涘。 宁希广平咏。 聊慕华阴市。 弃置宛洛游。 多谢金门里。 招招漾轻楫。 行行趋岩趾。 江海虽未从。 山林于此始。
参考注释高谈亦作“ 高谭 ”。1.侃侃而谈,大发议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高谭变白马,雄辩塞 飞狐 。” 明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蟹羹鱼炙行日夕,高谈话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谈‘男女之大防’的,岂非就是他这班‘社会的栋梁’么?” (2).不切实际的议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灵 听圣言而数惊, 秦孝 闻高谈而睡寐。” (3).高明的谈吐;高尚的言谈。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 宋 秦观 《送乔希圣》诗:“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 尧 禹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高谭羣儿惊,健笔小儒怍。” 名理1.名称与道理。 2.特指魏晋及其后清谈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