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诗》 全文: 西郊广路浮壤黄,上天雨泣塞云苍。 鸾旗闟戟纷晻霭,扈从威神归帝乡。 田家老父眉睫白,杖藜匍匐泣路旁。 且云生逢至仁主,蠲租罢役岁为常。 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 去年翠华出赛雨,锦乡绵络墟里光。 拜迎六马负缣帛,孙扶妪接归扬扬。 自分讴歌毕馀景,一朝缟素安可防。 哀声澒洞彻四极,草木惨淡颜色伤。 蝼蚁衰龄不足赎,泪如飞雪空沾裳。 河萦洛贯嵩峰足,泉底寰瀛日月长。 羡门已闭属车返,轭上空瞻金凤凰。
名句书法欣赏 田家老父眉睫白,杖藜匍匐泣路旁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田家(1) 农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农夫 老父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俄有老父至。——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眉睫 眉毛和睫毛;比喻近在眼前 杖藜(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匍匐(1) 以腹贴地前进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巡逻兵在敌军炮火下匍匐过阵地 (2) 躯体贴地(像虫、蛇、 龟)缓慢爬行 匍匐前进 (3) 使自己俯卧 匍匐在主子脚下 泣路《晋书·阮籍传》:“﹝ 阮籍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輒慟哭而反。”后遂用为典实。 唐 罗隐 《谗书·屏赋》:“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