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玉漏迟 寿马右丞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张伯淳 |
释义 | 玉漏迟 寿马右丞原文浙江回棹处。急流勇退,冥鸿高举。 出书迟迟,不为虎丘,留住。 姑待春和水涨,旋乘个、月明船去。 天未许。 云归又出,依然霖雨。 熟路小队轻车,想司马重来,聚观如堵。 暇日西湖,点检旧题诗句。 冷落江南倦翼,但惟有、心香一缕。 长记取。 每岁仲春端午。 诗词问答问:玉漏迟 寿马右丞的作者是谁?答:张伯淳 张伯淳玉漏迟 寿马右丞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浙江(1).水名。即 钱塘江 。《庄子》作 制河 ,《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作 浙江 ,《汉书·地理志》、《水经》作 渐江水 。古人所谓 浙 渐 ,实指一水。参阅 王国维 《浙江考》。 (2).省名。简称 浙 。在我国东部沿海。以境内 钱塘江 旧称 浙江 得名。 回棹亦作“廻棹”。1.驾船返回。 唐 裴铏 《传奇·孙恪》:“艤舟六七日,携二子而迴棹。”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明日 李公 迴棹,言归 惠林 。” 明 何景明 《雪夜九梅翁园同苍谷宴集》诗之一:“乘兴寧廻棹,宽愁数倒尊。” (2).指归舟。 唐 白居易 《杭州迴舫》诗:“欲将此意凭迴棹,与报 西湖 风月知。” 急流勇退舟行急流之中而勇于自退,比喻为官正在得势的时候退下来 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 冥鸿(1).高飞的鸿雁。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 清 曹寅 《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 (2).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暂应青词为宂凤,却思丹徼伴冥鸿。” 明 唐顺之 《登常山山寺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明 沉宸荃 《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隐跡 吴 市门,学道此山侧。”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远大理想的人。 唐 李贺 《高轩过》诗:“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别头及第》:“时 杨知至 因以长句呈同年曰:‘由来梁鷰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涂中见寄》诗:“斥鷃卑飞聊取适,冥鸿高举益难亲。” 高举(1) 高高地拿着扬起 高举大旗前进 (2) 高飞,远去 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楚辞·宋玉·九辩》 (3) 也喻指隐居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晋· 陶渊明《桃花源诗》 迟迟(1) 行动比必要的或有时是想象的更为缓慢,久久不能完成 迟迟得不到结果 (2) 迟缓;拖延时间 迟迟才作出判决 不为(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虎丘山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北,亦名 海涌山 。 唐 时因避讳曾改称 武丘 或 兽丘 ,后复旧称。相传 吴王 阖闾 葬此。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闔庐 冢在 閶门 外,名 虎丘 ……筑三日而 * 居上,故号为 虎丘 。”其上有 虎丘塔 、 云岩寺 、 剑池 、 千人石 等名胜古迹。 留住(1).等待。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2). 宋 元 时一种泛用的市井青年名字。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上诣 德寿宫 恭请两殿往 浙江亭 观潮……市井弄水人有如僧儿、留住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争雄。”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单则我家有个孩儿,唤做‘石留住’,今年二十岁了。” 春和春日和暖。《汉书·文帝纪》:“方春和时,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乐。” 晋 傅玄 《众星》诗:“冬寒地为裂,春和草木荣。”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就禄》:“天寒地冷,未可离乡背井,且待春和款款行。” 月明(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云归乘云归去。谓仙逝。 宋 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依然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霖雨(1) 连绵大雨 (2) 比喻恩泽 熟路常来往而熟悉的道路 熟门熟路 小队(1) (2) 人数少的队伍 (3) 特指农业生产队 轻车(1).古代兵车名。为兵车中最为轻便者。《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轻车之萃。” 郑玄 注:“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孙诒让 正义:“轻车在五戎中最为便利,宜於驰骤,故用为驰敌致师之车,又兼用之田狩也。” 汉 马融 《广成颂》:“狗马角逐,鹰鸇竞鷙,驍骑旁佐,轻车横厉。”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八:“携我好仇,载我轻车,南凌长阜,北厉清渠。” 唐 于鹄 《送张司直入单于》诗:“莫随征将意,垂老事轻车。” (2).轻快的车子。《淮南子·原道训》:“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 宋 陈亮 《酌古论三·诸葛孔明上》:“於是驾以轻车,鸣以和鸞,步骤中度,缓急中节,鏘鏘乎道路之间。”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励志》:“驱骄马,逐轻车,不辞筋力倦,路途赊。” (3).轻车将军的简称。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后逐 李轻车 ,追虏穷塞垣。” 钱振伦 注:“《汉书》曰:‘ 李广 从弟 蔡 为郎,事 武帝 。 元朔 中,为轻车将军,击右贤王,有功,卒封 安乐侯 。’” 北周 庾信 《反命河朔始入武州》诗:“轻车初逐 李 ,定远未随 班 。” (4).古代兵种名。士兵均驾车作战,故名。《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 李贤 注引《汉官仪》:“ 高祖 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肄课试,各有员数。” 司马(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姓 重来(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聚观群聚观看。《汉书·张骞传》:“大角氐,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途经百国皆莫识,君臣聚观逐旌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 鲁迅 《华盖集·杂感》:“人被杀于万众聚观之中,比被杀在‘人不知鬼不觉’的地方快活。” 暇日闲暇的时日 安得使予多暇日。——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西湖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点检一个一个地查检 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张委、 张霸二人。——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题诗(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冷落(1) 冷清;不热闹 狭窄冷落的胡同 门前冷落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2) 冷待 江南(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惟有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心香(1).佛教语。谓中心虔诚,如供佛之焚香。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铭》:“窗舒意蕊,室度心香。” 唐 韩偓 《仙山》诗:“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十一日》:“假如当天便能够起飞,我倒是心香祷祝的。” (2).指真诚的心意。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词:“红泪弹前恨,心香警旧盟。” 记取牢记教训、嘱咐等 记取这个血的教训 仲春春季中期,指阴历二月 端午(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