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春日郊行杂咏·其六》 全文:我闻潭柘祗园美,初到原如久住人。
 却笑阇黎无好句,频翻贝叶说根尘。
 
 参考注释阇黎见“ 闍梨 ”。 贝叶古代 印度 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遂使 给园 精舍,并入提封;贝叶灵文,咸归册府。” 元  荣肇 《原释》:“如兇恶之徒,日诵贝叶之书,心藏蛇蝎之行,既死矣,以其能信佛,佛即引之而享天堂之乐。” 根尘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楞严经》卷五:“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长老守钦见寄》之四:“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絶。”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深恨释氏根尘洗涤未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