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蓝树叶》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教材简说】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3、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案一】 一、启疑,引入新课,初读感知 教师问:你们寻找到了哪几种颜色的树叶呢? 教师把一幅用蓝色画的树和小草的风景画贴在黑板上。仔细看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为什么画树叶和小草用的是蓝色?为什么要用蓝色画树叶和小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用生词卡片抽读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抽学生逐段轮读,学生间相互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3、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感知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板书:李丽林园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三句话,你们能自己读懂吗? 讲了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huo6*体验,体会李丽找不到绿铅笔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 四、出示课文第一幅图的放大图 教师:美术课上,李丽按老师的要求正在画一幅风景画。她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正要画树,可是怎么啦?(学生齐答,绿铅笔找不到了)李丽可着急啦!她看见林园园画的画“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就向旁边的林园园借。李丽和林园园说了什么? 五、学习第2、3、4自然段 1、自由小声读第2、3、4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林园园说的话和李丽说的话。再读读,体会她们各自的心情。 2、学生汇报画的情况。 分别出示学生画的句子。 3、自读体会。 (1)自读体会李丽的话。 师:找不到绿铅笔的李丽,在借铅笔的过程中,她说这些话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小声、行吗、现在可以、小心、只”等词,体会出李丽那种十分想借绿铅笔的心情。 教师引读李丽的这几句话。 (2)教师引读体会林园园的话。 李丽十分有礼貌地一再商量着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是怎样的态度?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教师引读李丽话,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表情朗读林园园的话。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吞吞吐吐”的意思。理解林园园此时说和话,是她不想借,但又不好意思直说而找的一些借口。 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园园是怎么说的?李丽是怎么回答的?用适当的语气把林园园和李丽的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从三个“不要”中体会林园园向李丽提出了许多要求,确实很不情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让学生做出“皱着眉头”的表情,体会林园园当时十分不高兴,根本不想借笔给李丽的心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4、分角色表情朗读李丽与林园园的对话,教师读旁白。评议学生读得怎么样。在此基础上,再抽学生分角色朗读。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师读第五自然段,学生看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问: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铅笔?林园园为什么后来脸红了?...... 2、争论抓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给学生创设一个争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发表更多更好的见解,互相启发,并鼓励学生在争论中有所创新。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七、谈谈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教学方案二】 一、复习。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发生了什么事? 二、继续阅读课文。 自读课文二至四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用铅笔画出她们之间的对话,多读几遍,注意读出正确的语气。) (一)、学生读、画,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二)、逐段阅读讨论。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听:李丽看到林园园把树画好了,对林说了什么,用怎样的语气?林园园呢?他读的语气是否正确,应该怎样读? 2、讨论。 (抓住“小声”、“吞吞吐吐”)理解“吞吞吐吐”,结合课文理解。 (提示:她真的没画完吗,她想说什么?)应该怎样读她的话,练读,指名读。评议。 3、林园园说她还没画完,不肯把绿铅笔借给李丽。自读这一自然段的三句话,体会她们说话时的心理。 4、等林园园全部画完后,李丽再借时她又说什么? 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她们的对话练习朗读。A:指名分角色朗读;B:讨论评议。 5、在李丽答应小心后林园园痛快的把绿铅笔借给她了吗?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注意体会她们的语气。 6、自己读,找出她们的语言,并画出表示她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的词语,练习朗读。 (林园园的一句话中有三个“不要”,你听了会感觉到什么?她又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她是真的在问李丽吗?你感觉到什么?林园园感觉到了吗?) 7、快速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读一读,结合板书李丽和林园园的语言和态度,想一想: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三)、分角色朗读二至四段。 1、分小组练习。 2、指名读。读后评议。 三、阅读第五自然段。 李丽知道林园园舍不得把铅笔借给她,她会怎么做。 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林园园看到什么脸红了?她会想什么? 2、填空.、(书后练习3) 李丽拿起自己的()铅笔,()地画着()。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脸红了。 先填空,练读,注意突出括号中的词语。 3、讨论林园园脸红的原因。她会怎么想,还会怎么做呢? 四、总结延伸。(联系实际,谈谈各自的想法。) 五、识记生字。 大部分生字都可采用分部件记忆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说,教室作必要的指导。 1、特别注意:“铅”的右半部分,上面没有钩;“桌”分部件强调。“由”的一竖要出头。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 六、作业。 1、抄写词语并用带点字口头组词。(书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教学方案三】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