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 |
课文《重阳节的传说》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古时候,汝(rǔ)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mù)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wēn)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yì),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bài)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tāng)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和蔼(ǎi)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xiáng〕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zhūyú)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hè),让桓景骑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sōu)地掷(zhì)出宝剑,哧(chī)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前言】 《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习过《清明节的由来》,谁能说说清明节的来历?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的来历? 2、其实,在我们国家,有很多节日都跟民间美丽的传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民间传说有关的节日,板书课题:29、重阳节的传说 3、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读通课文,教学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1、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哪一天?课文讲了什么?说说桓景是怎样铲除瘟模、为民除害的? 3、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用“--”标出。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三)汇报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然后齐读。 2、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学生提问,指名解答。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怎样分段? (四)深入研读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说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比说说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简单批注。 (3)你喜欢桓景吗?简单说说你西画吧桓景的理由.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的准备。]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让我们怀着对桓景的敬佩与爱戴之情来读读课文吧!全班齐读。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4、展示历代诗人关于重阳节登高,引咎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