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 |
课文《一个中国字》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2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儿童感受到亲情的美好,并体味到拥有亲情的快乐。 【教学方案一】 一、整体把握教材,凸显教学价值 (一)在教材中的位置 《一个中国字》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版块“我家的亲属”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板块主要是在认识亲人,了解亲人关系的基础上,感知亲情,体会亲情的幸福 (二)思想内容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风趣、文质兼美的小短文,字里行间包含着父女间浓浓的亲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个叫“笑笑”的小女孩给远在外国的爸爸写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一个“笑”字,就是这一个“笑”字给爸爸带去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 (三)教学价值 本课由一篇课文、一幅插图、识字表和写字表、一幅字理图及三道课后习题组成。 插图和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内容想吻合,图中展现的是爸爸把这个笑字贴在墙上,,从爸爸的表情不难看出:每天下班回来,看看这个笑字他的疲劳全没了,教学时在解决课后习题“说一说课文中的笑笑给爸爸寄来了什么?”这道题时,可充分利用这幅图画,以图释义,图文对照,突破难点。 (四)语言表达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读文,通过用多种形式的读文来巩固识字、理解句子、感悟语境、体味情感,通过朗读来提升领悟、表达感情,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由于学生小,所以我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把重点词语加重语气的读法引导和渗透。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的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围绕识字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课文是识字的一个情景、一个载体。而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活动,喜欢展示自己。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一个中国字》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识字量很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儿童的年龄特征,我将教学目标确和重难点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部首“大”,了解“页”字的演变过程。并学会写两个汉字“奋”、“没”。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蕴含其中的浓浓亲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字、写字和感情朗读。 2、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拥有亲情的幸福和快乐。 三、优化方法,自主识字。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并不是零起点,因此,识字时首先关注到他们的基础。 1、多种途径,乐于识字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会挖掘出学生最大的内在潜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如在黑板上画一个超级可爱的笑脸,让学生用一个字来说出他的表情,(笑),既给学生带来了轻松愉快、又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也可以直观演示,出示一个信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饱满的热情在初读课文时与生字有了轻松自然地接触。 2、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可选择适合的,喜欢的识字方法。如“拆、挂”,有的孩子用做相应的动作理解字义,记住字形;有的孩子用归类识字法记住的,他们都是提手旁,都与手的动作有关,还说出了带有提手旁的其他字,打、扛、抓等等。“第和递”这两个字音同形象,就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记住了它;“奇怪和兴奋”结合生活情景表演;“页”字利用字理演变图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字,避免了识字的枯燥、乏味。 3、多种手段,检测识字, 如采用单开火车读字音,双开火车组词语,同桌合作读生字的方法巩固强化读准字音。还可让小组长用自制的生字卡片来检查小组同学的识字情况,这样既切实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培养了学生间合作互助的能力。 四、走进文本,体会亲情。 当我用心品读数遍课文后,全文是以笑字为线索展开的。在文中“笑”字一共出现过7次,而每次所表达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1、惊喜一“笑“ 第一处笑:“笑笑双手把信递过去,妈妈打开一看,笑出了声。” 从前面妈妈奇怪的问话:“你能写信了?”短短五个字中我们不难看出笑笑年龄还很小,尚不具备写字的能力,当妈妈看到女儿(能用一个笑字来表达对爸爸的思念和惦记时,妈妈既惊喜又被笑笑的天真所感动。所以这一“笑”——看似“无意”中尽显母亲的欣喜。 2、魅力一“笑” 第二处:拆开一看:妻子的信密密麻麻,女儿的信,就有一个大字----“笑”! “密密麻麻”与“一个笑”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们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笑”中字,正寄托着女儿真挚而美好的愿望:愿爸爸在想念家人时能化愁为笑,工作不如意时能破涕而笑,永远笑容满面,笑口常开。 在对比中也揭示出课题“一个中国字”就是这个“笑”字,所以这一“笑”展示出了中国汉字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3、甜蜜一“笑” 第三处:在爸爸眼里,“笑”字在变大变大,变成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在甜甜的笑着。 在一句话中同时出现两个“笑”字,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当“笑”字在爸爸眼里变大变大,这个“笑”字不在是一封信,一个字,而是一个长大、懂事、活泼、可爱的女儿笑笑,在向着爸爸甜甜的“笑”着。在幸福的想象中,爸爸仿佛看到了女儿会写信的成功喜悦,看到女儿在妈妈的呵护下成长的快乐。所以这一“笑”,已经从一个抽象的字符演变成一个鲜活的形象,那份穿越千山万水的父女亲情已尽在不言中。 4、开怀一“笑” 第四处“笑”:女儿把笑寄来了,寄到了爸爸的心里,好些日子他没有这样舒心地笑过了。 又有两个“笑”字在一句话中同时出现,仔细揣摩之后,明确第一个“笑”,是女儿借一纸书信把开心、快乐,寄到了爸爸的心里;第二个“笑”是笑笑的祝福帮爸爸拭去了心中的压力和烦恼,因此爸爸才舒心的笑了。所以这一笑驱散了爸爸心中的愁云,尽显这一个“笑”字的巨大作用。 5、幸福一“笑” 最后一处:他把女儿的信贴在墙上,每天回来看看这‘笑’字,一天的疲劳全没了。 解读到这是全文中最后一个笑字,也是压轴字,是文章的表达主旨所在。就是这一个笑字消除了爸爸的疲劳,从中可见父女间浓浓的亲情,正是这份亲情给爸爸带来幸福和快乐。 全文以笑为识字的情境,同是一个笑字,在不同的词、句、段中表达的含义却不相同,我想这就是中国汉字的趣味性和魅力所在。 五、书写指导,强化习惯。 一年级是学生学写字的初始阶段,写字指导是重点,如何通过每一节课的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我校创设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指导法。 一、看。记字形。严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和结构,清晰地感知字形;努力挖掘生字中内含的“趣”。如范写完奋字后,我会问:“老师写的这个字漂亮吗?是胖了还是瘦了?它的头、胳膊、腿长的地方对吗?引导学生在“趣”中记字,在“趣”中掌握写字的规则。 二、写。记笔画。以书空、临写为主,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尽量做到规范、美观。 三、对照。(一)师生对照;(二)同桌对照;(三)自己对照,这样三对照法鼓励孩子,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 【教学方案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大家写过信吗? 2、你能说一说信的内容吗? 3、老师这儿有一封信,想看看吗? 4、如果这封信是你写给老师的,你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 5、有一个叫笑笑的小男孩给爸爸也写了这们一封信,他表达的会是什么意思呢?想知道吗?请同学把书打开,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要读准,词语要连续读。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两个新的部首。 6、生汇报。 7、讲座笑笑为什么只写一个笑字。 三、练习多音字。奇、没、兴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教学方案三】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奇怪、没有、几页、兴奋、露珠、甜甜。 2、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那么,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三、讨论 笑笑给爸爸寄来了什么? 四、完成书后练习 1、照样子,说一说。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依照例子,你能说出这们的词语吗?最后说说这样的词不达意在句子中例丑,表达的效果。 密密麻麻、高高兴兴、红红火火 2、读一读 笑笑双手把信递了过去。 第一回见到女儿写的字,他兴奋得不得了。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