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好孩子》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下雨了。奶奶望着窗户外边哗哗的大雨,心里很着急。她想:京京带着伞,不要紧。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 嘭嘭嘭!有人敲门。奶奶急忙拉开门,小玲跳着蹦着进来了。奶奶摸着小玲的衣服,奇怪地问:“小玲,你怎么没淋湿呢?” 小玲高兴地说:“是小梅送我回来的。” 奶奶笑着说:“她真是个好孩子!” 噔噔噔!京京跑进来了。他的衣服全湿了,头发上的水珠直往下滴。奶奶心疼地问:“你带了伞,怎么还淋成这个样子?” 京京对奶奶说:“我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了。” 奶奶一边给京京擦头发上的雨水,一边说:“你也是个好孩子!” 【教材简说】 《好孩子》语言朴实,事例平常,贴近学生生活,仿佛是身边之事和熟悉之人,富有亲近感和感染力。低年级学生虽为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宠爱,但对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已有初步认识,思想情感上有一定基础,价值取向不难判定。加之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读懂学好亦无难度。教学中,应充满情感色彩,避免简单说教,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过程,在品读语言文字同时,探求做人道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诃语,认保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帮互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方案一】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1好孩子。 提问:什么样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已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了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拉”的声母是边音,“京”的韵弹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指名简要地回答问题。 (1).课文中谁是好孩子? (2).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轻声自由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奶奶认为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但是小玲回来后,一摸她的衣服,发现小玲没有淋湿,所以奶奶觉得很奇怪。) 指导学生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伞,怕她淋湿了,主动送小玲回家,)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朗读小玲说的话,用赞热扬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 3.轻声自由读第五——七自然段。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见路远的同学没有带伞,就把伞借给他们,自已淋着回家,他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奶奶说他也是好孩子。) 4.启发学生说说,怎么读好奶奶说的话。(奶奶看见京京全身淋湿了时说的话,要用奇怪、心疼的语气来读。她夸奖京京时说的话要用赞扫扬的语气来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练读,再指名读) 【教学方案二】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 (引出课题《好孩子》)。 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回答“谁是好孩子”。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读后评论。 4、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出现几幅图?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讲了哪两个孩子?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一段。 2、导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现在我们看看奶奶的担心对不对?) (1)轻声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2)议答: ①第一个回到家的是谁?她敲门的声音怎样,这是拟声词。 ②奶奶看见小玲衣服淋湿了,为什么很奇怪?理解“奇怪”。(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小玲忘了带雨伞,奶奶以为她一定要淋湿了,但小玲衣服一点都没湿,所以她很奇怪。) ③奶奶说谁是好孩子?奶奶是怎样称赞小梅的? ④为什么说小梅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小玲说的话。 3、自学第五至七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几段讲谁是好孩子,为什么? (2)汇报自学情况。 (这几段讲京京也是个好孩子。因为京京虽然自己湿透了,但他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京京主动关心别人,因此说他也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京京说的话。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六)扩展练习。 在生活中你是好孩子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方案三】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