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 |
课文《小鹿的减法》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小鹿住在河边,他要到对岸去,就得[děi]走很远的路,从水浅的地方过河。獐(zhāng)子住在半山腰,他要下山,就得花很多时间才能绕到山脚下。小鹿想造桥(qiáo),獐子想铺路。可是一想,完成这些工作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退却了。 有一天,小鹿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造桥了。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hàn)淋淋的。 獐子见了,劝(quàn)他说:“别干了,这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呢!” 小鹿抹(mǒ)抹汗说:“不,不到一年了,只剩(shèng)下三百六十四天了!” “可是,我看不出三百六十四天和三百六十五天有多大的区别呀?”獐子不解地问。 “区别大着呢!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jiānchí)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gōng)靠近一步!”小鹿很坚定地回答。 獐子摇摇头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鹿的减法做完了。它的门前有了一座结实的桥,可以很方便地过河了。 獐子呢,随着岁月的流逝(shì),他感到下山越来越费力了。“铺路吧!”獐子有时想,但想到得花一年的时间,他又发愁了。 【教材简说】 《小鹿的减法》这篇课文讲的是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来,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一定会获得成功。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成功、坚持、汗淋淋、浑身、开始、造桥。 2、学习动补关系的句子,在语境中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句子,并能模仿运用。 3、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培养成边读边想地读书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教学方案一】 (一)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10个生字,教学时,要根据字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识字能力,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切忌面面俱到。 “剩”为后鼻韵母音,“汗、劝”为前鼻韵母音,“持、逝”是翘舌音,要辨析读准;“抹”字右边是“末”,“劝”和“功”形近,要引导学生区分。 2.写字。 “便、功、持、汗、浑、淋、桥”都是左右或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规律。“坚”上下结构,要引导学生观察间架比例,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要写得匀称。 (三)默读 默读是基本的阅读方法之一,要着力培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四单元刚开始接触默读,对本单元的默读,教师要作细致的指导,讲清默读要求,强调边读边想,对有些学生先适当降低难度,可以让学生指读,也可以分段默读,而后逐步提高要求,分层达标。 (四)感悟理解 课文第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再结合课文插图理解、体会。 先引导学生读一读第2自然段。“小鹿终于下定决心”语气要坚定,“太阳升起”“月亮出来”表示时间的词语读稍慢些,为了强调时间长、任务重、强度大,要突出“一直”“累得”,作为重音,读重些。接着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画面上,小鹿背着造桥工具,很累的样子,獐子看见了,正在劝告他……然后引导学生读獐子与小鹿的对话,体会不同的语气,再分角色读一读。小鹿和獐子的对话反映了它们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明白小鹿做“减法”的意义。 (五)实践活动 1.布置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寻找身边的“小鹿”和“獐子”,夸一夸或者劝一劝。 3.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下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2课时。 【教学方案二】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请看黑板,教师板书:365-5=360问:这是什么?生回答;一道减法题,你们会做减法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也很不简单,会做减法,你想知道它是怎么做得吗? 板书课题:小鹿的减法 2、齐读课题两遍。 3、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好的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过渡: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学生边读边想。 3、检查预习情况。 A请看大屏幕,我会认:减、桥、汗、劝、抹、剩、坚、功、逝。 (1)开火车认读 (2)点拨:“汗”与“汉”是同音字 (3)纠正“剩”的读音。 (4)齐读要求会认的字。 B课件出示词语“你会读吗” 退却剩下流逝方便成功坚持浑身开始造桥汗淋淋 (1)指名读 (2)齐读词语两遍 C课件出示句子“想挑战吗?” a可是一想,完成这些工作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退却了。 b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c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1)指名读 (2)全班齐读 4、汇报标了几段 三、再读课文,明确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让学生试着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 过渡: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鹿是怎样做减法的。 【教学方案三】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事?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品析语言。 二、品读语言,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思考:小鹿和獐子遇到了什么困难?“退却”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谁能用“退却”说句话? (训练学生说话,培养孩子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3)交流。 2、老师读:有一天,小鹿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造桥了。他是怎么造桥的?请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1)交流:“汗淋淋”是什么意思,它是什么类型的词?你还能照样子说几个吗?(绿油油、金灿灿、白花花)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 (2)出示练习: 小鹿累得汗淋淋的。 妈妈累得气喘吁吁的。 点拨:还有谁在干什么时累得汗淋淋的? 石榴笑得咧开了嘴。 妈妈笑得肚子疼。 (学习动补关系的句子,在语境中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句子,并能模仿运用。) 点拨:小鹿累得汗淋淋的,獐子怎么劝它的?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3-6自然段。 (1)思考:什么叫“坚持”?小鹿为什么坚持做减法?獐子没有铺成路,而小鹿坚持不懈造出了结实的桥。 课件:请看大屏幕。说话练习“我想说” 我想对小鹿说:“小鹿___________”。 我想对獐子说:“獐子____________”。 (通过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情感得以升华。)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体验。 1、刚才,我们学习了小鹿造桥的经过,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的道理《小鹿造桥》是个很有意思的故,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这个故事。 2、指名分角色读,戴好头饰,表演读。 3、适当点评。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合作,读出对小鹿的敬佩之情。)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孩子们,知识和本领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们和小鹿一样有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高的本领。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