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诚实与信任》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课文】 一天深夜,我驱车从外地回布鲁塞尔。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便听到“咔嚓”一声。我以为汽车出了故障,赶快停了车。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碎了。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他就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我很后悔,居然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前言】 《诚实与信任》一文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我认为,其中“诚实”和“信任”是具有因果关系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作者的诚实(主动留下字条要承担责任)和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留下真实姓名和地址),才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因此,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体会“我”“诚实”的种种体现。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研究、交流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带有课题的一句话,用“~~~~~~~”画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1、读文质疑,连词明意: 出示词语:驾驶、故障、超出、环顾、联系、陌生、道歉、诚实、信任 读准这些词语,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词析句,挖掘内涵 出示语段: “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明明是红色小汽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十多厘米,才会造成这次事故,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而且留这张纸条是“应该的”呢?(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 (三)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 2、再读课文,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出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 (四)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设计对话的提示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部分,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五)拓展延伸,激情导行 1、读、背最后一段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2、屏幕出示故事《宽恕》,让学生读一读,并做简短的发言。 3、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