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望梅止渴》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4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朗读并学会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 【教学方案一】 一、揭示课题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读准翘舌音,齐读)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出示课题,齐读) 3、"望"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交流) 谁望梅止渴?为什么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同桌交流识字的方法 (3)思考:谁望梅止渴? 三、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一节,从哪两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第一节) "燥"字正音(指名拼、开火车读、齐读)"燥"就是干。 有什么好办法记"燥"?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口干舌燥" ? 2、将士们为什么会"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再读第一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出示句子)(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1)引读:因为当时--所以将士们-- 将士们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是因为-- (2)这时,将士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3、这里有没有水能给他们止渴的呢?从下文中哪句话看出? 交流出示: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卡片出示:向导(齐读词语): (2)出示卡片:根本(齐读词语):本来,从来 (3)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附近根本没有水,想想,这样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指名交流) (4)曹操和你们一样明白当时处境十分危急,再不解决饮水问题,眼看十万大军就会葬身荒原,怎么办?(读好这句话,读出焦急的语气) 4、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 学习:灵机一动(读准后鼻音;开火车读,齐读)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也可以说--急中生智(齐读) 5、曹操灵机一动,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自读第二节,曹操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6、曹操的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节。(出示第三节,引读)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拼)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出示卡片:湿润(齐读词语) (2)填空: 将士们原先(),现在干渴的嘴变得湿润起来。 将士们原先()。现在一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很快走出了荒原。 (联系前文,自说;指名答,师引读) (3)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7、思考:将士们走出荒原,究竟会不会看到梅林?为什么? 交流出示:三国时期,曹操带者十万大军经过一片荒原。 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曹操为什么要说前面有梅林?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有的说:"()。" 8、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想",那么"望梅止渴"究竟是什么思呢?(自读、齐读) 三、复习延伸 1、读词:三国时期、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烈日高照、火烧火燎、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和"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出示:画饼充饥。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燎、酸、润 【教学方案二】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 你们吃过梅子吗?今天老师要让大家尝一尝梅子的味道。 能告诉大家梅子的味道怎么样?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 2 口渴的时候,想到它的酸味,嘴里会有什么感觉?出示:酸 学生字“酸” (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就湿润起来,不觉得口渴了。) 你们知道哪个成语说了这个意思? 3 出示课题:望梅止渴齐读学习生字“止”——书空 说明: 课题的导入,让学生亲自尝尝梅子的味道,说说感受,然后说说口渴时想到梅子酸味后的反应,最后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质疑解惑。 1 望梅止渴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 学生提出疑问。 3 归纳后出示:谁让大家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怎样? 说明: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读通课文,正确识记生字,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在这一环节中,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合理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线索展开课文的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4 看多媒体动画,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期,()带着十万大军经过一片()。当时(),将士们(),()。他灵机一动,用了()的方法,结果()。 5、交流。简单介绍曹操。交流收集的资料。 6、学习生字:“舌、燥、导、根、期”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读字组词,交流记法。 (3)老师指导: 加一笔,变变变:古+();王+();止+() 导——书空燥根——找姐妹字导——扩词 思考:为什么要望梅止渴? 7、为什么要望梅止渴?交流出示句子: (1)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2)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理解“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的意思。问: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口干舌燥? 8 指导读这两句句子。(个别读——男女生赛读)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解疑。先解决了“谁让大家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这两个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舌、燥、导、根”,并理解“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的意思。 9 说话练习: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附近又根本没有水,曹操想:()。 说明: 这一环节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处境十分危急,部队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10 同桌互读2、3小节,讨论:曹操怎样让大家望梅止渴?结果如何? 说明: 通过同桌合作学习,继续解决其余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正确解决疑问。 11 交流:曹操怎样让大家望梅止渴? 12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曹操,一位学生读第2节第2句话。 13 师生合作表演朗读第2节。 说明: 通过角色扮演和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曹操的聪明与机智。 14 学习生字:灵——开火车读准音;理解“灵机一动”的意思。 骑——交流记法。 说明: 生字学习各有侧重点,不面面俱到,能提高识字的效率。 15 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读课文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故事的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节。 (1)齐读第3节。 (2)学习生字:“精”——与“请、请”区别。 (3)说话练习:将士们原先(),现在干渴的嘴变得湿润起来。 将士们原先(),现在一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很快走出了这片荒原。 说明: 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再次体会“望梅止渴”的巧妙,同时积累了所学的词语。填空部分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 16 讨论:将士们走出荒 【教学方案三】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尝梅子、品味道。出示:酸。拼读这个字。 2、吃过梅子的人,在口渴的时候,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湿润起来,就不会觉得口渴了。 谁知道在我们积累过的成语中哪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出示:望梅止渴。齐读。 3、出示课题:44、望梅止渴齐读课题。 学习生字:止。再读课题。 说明:课题的导入从让学生亲自尝尝梅子的味道入手,了解口渴时想到梅子酸味后的反应。然后,从所积累过的成语中引出“望梅止渴”,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最后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老师请你看动画,听故事。 听清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谁让大家望梅止渴? 2、学生交流。板书:三国时期曹操 3、齐读词语。学习生字:期。 4、简单介绍“三国时期”和曹操。 说明: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通过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在老师的简单介绍中让学生对“三国时期”和“曹操”这一历史及人物有所认识。 5、课内预习,自由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记。 (3)学生点评。 (4)同桌互相检测。 说明: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课内预习,让学生在借助拼音读文的过程中,逐步做到文熟字悉。自读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朗读得到纠正和提高,也培养了学生静心听、记的习惯,常此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必将大幅提升。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节。 (1)曹操在行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齐读第一节。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4)理解词语: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齐读词语。 (5)学习生字:舌、燥。再读词语。 (6)师生配合读。 (7)行军速度越来越慢,会给十万大军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8)学生交流。 说明: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处境十分危急并利用媒体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学习生字:导、根;理解:向导 (4)曹操问过向导,在得知附近根本没有水的情况下,他是怎么办的? (5)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灵机一动。学习生字:灵。 (6)想像说话:。 忽然,他灵机一动,心想:()。 (7)再读第二节,情景表演。 (8)男女生配合读第二节。 说明:通过角色扮演和男女声合作朗读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及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逐步领会课文含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学习第三节。 (1)曹操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办法到底有没有用呢? (2)学生交流。 (3)自读、师生配合读第三节。 (4)完成填空。 将士们原先个个(),现在干渴的嘴()。 原先行军速度(),现在将士们个个(),很快()。 (5)查字典学习生字:精。读词语:精力、精灵、精神。 4、齐读全文。 说明:本环节设计了填空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意识地渗透了“前后呼应”这一知识点。通过学习小菜单方式让学生复习音序查字法的三步曲,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帮助学生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