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 刘基《诸暨州重修州学记》原文及翻译 |
释义 | 刘基 原文:学校以教民明人伦,见于书传,肇自虞夏,以逮于今,莫不以先代圣人为师。圣人,人伦之至也。自太皞迄于孔子,圣人迭出,莫不以道德被于民物,垂于后世。孔子既出,而天下翕然师孔子。自汉以来,释奠先师,皆于孔子。至唐太宗,遂诏州县学,悉立孔子庙,至今因之,无有间议。先孔子者,得志行乎当时,后世不获见闻其言行之详也,而欲学焉,何从而入哉?孔子独无位于时,而以淑其弟子,故论学至孔子而始备。微孔子师不知所以教弟子不知所以学往古之言行无所折衷而人不知轨范故至孔子而后大中之论定亘古今弥天地,不可易也。是故宰我、子贡、有若,孔子之弟子也,其论孔子,或曰“贤于尧舜”,或曰“自生民以来未之有也”,而后世不以之为党。子思,孔子之孙也,其论孔子则曰“譬如天地之无不覆帱,无不持载”,而后世不以之为私。然则学校以孔子为师,谁得而议之哉!国家仍先代旧制,凡天下郡县莫不有学,学皆有孔子庙,立官设教,以作成贤能。至今且百载。承平既久,天下忘危,于是盗贼窃发,而有事于师旅。为郡县者往往以戎事供给,告疲且怠,故学校多不举。 译文/翻译:学校教育人懂得忠、孝、节、义这些人伦道理,在书传中见到,从虞夏开始,到现在,没有人不把先代圣人当做老师的。圣人,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从太皞到孔子,圣人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不用高尚的道德感染百姓,留传于后世。孔子出来以后,天下就一致称颂、学习孔子。自汉代以来,佛家祭奠先师,都向孔子祭奠。到唐太宗时,唐代就下诏州学、县学,都建立孔子庙,到现在沿袭这样的风气,没有指责。以前孔子,在当时实现志向,后代的人不能详尽地得到他的见闻和他的言行,想学习他,从什么地方学起呢?孔子在当时只是没有职位,就用这个教导他的弟子,所以论学到孔子是时候才完备。如果没有孔子,老师不知道用来教育弟子的方法,学生不知道学习的方法。古代人的言行走中庸之道,人就不了解规范,所以到孔子然后无过与不及的中正之道就定下了,贯通往古来今,充满天地不可以改变。所以宰我、子贡、有若是孔子的弟子,他们谈论孔子,有的说“比尧舜贤能”,有的说“从生民以来没有这些”,但是后世不把这当做朋辈。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他谈论孔子就说“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覆盖,没有什么不承载”,后世不把这当做是私事。既然这样,那么学校把孔子作为老师,谁能够议论啊!国家沿袭先代旧的制度,凡是天下郡县没有不审理学校的,学校都建有孔子庙,设立官员安排教学,来成就贤能的人。到现在将近一百年了。天下太平日子已经很久了,天下人忘记了危险,在这个时候盗贼偷偷发生,军队就有了战事。治理郡县的人常常用战事供给,上报疲惫而且懈怠,所以学校大多不成功。 |
随便看 |
|
文言文经典名篇大全共收录21229篇文言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文言文的释义及阅读试题,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