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圣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子张【1】,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2】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3】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尊师》) 注释:【1】子张、颜涿聚、段干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等,皆为古人名。【2】驵(zǎng),市场经纪人。【3】齿:排列。 9.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一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 A.清心败火 B.身败名裂 C.功败垂成 D.枯枝败叶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而使其耳可以闻 B. 学于孔子 其孰能讥之乎 而耻学于师 C. 说义必称师以论道 D. 贤主弗内之于朝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学,其闻不若聋 (如果)不学习,人耳朵能听见还不如耳聋(听不见) B.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听从(教诲)一定尽心竭力来发扬光大 C.为人臣弗令而忠矣 作臣子的不用命令(他)忠诚了 D.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这是用来表示敬重学习和尊重老师(的做法)啊 12.请把第二三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①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2分) ②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3分) 13.按要求回答下面各题。(5分) ①用(/)为下列文字断句。(3分) 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②用两个恰当的熟语(包括成语)描述文中孔子给你的印象。(2分) 14.本文首段即举出无论地位还是智慧均高出普通人的先贤从师学习的例子,以此说明从师的必要性。韩愈在《师说》中也写了类似的内容:“ , , ”。(3分) 15.“师法”,指老师传授的学问和技艺。下面【甲】【乙】两则材料中的人物因对待“师法”态度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仕途经历。请结合选文第四段或韩愈《师说》中的观点(如“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谈谈你对这两则材料的看法。(6分) 【甲】诸儒荐(张)禹,有诏太子太傅萧望之问。禹对《易》及《论语》大义,望之善焉,奏禹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 (选自《汉书·匡张孔马传》) 【乙】(孟)喜举孝廉为郎,为丞相掾。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选自《汉书·儒林传》) 参考答案 9.(2分)B 10.(3分)B 11.(3分)C 12.(5分) ①因此凡是学习,不是能增加(什么),而是(使人)通达天性。(2分) ②王公大人跟随他们并礼待他们,这些(都是)从学习中得到的啊。(3分) 13.(5分) ①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3分) ②答案示例:谦谦君子 、好学不厌、诲人不倦等。(2分) 14.(3分)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亦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15.(6分)有自己的看法,能结合选文第四段或《师说》中的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译文: 神农以悉诸为师,黄帝以大挠为师……吴王阖闾以伍子胥、文之仪为师,越王勾践以范蠡、大夫文种为师。圣人贤者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如今,(人们)地位的尊贵没有达到帝王,才智没有达到圣人,却想不尊奉老师,(那)通过什么能达到(帝王圣人的境界)呢?这就是五帝废绝、三代灭绝的原因。 况且上天造就人,使人的耳朵可以听见,(如果)不学习,人耳朵能听见还不如耳聋(听不见);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见,(如果)不学习,人眼睛能看见还不如眼瞎(看不见);使人的嘴可以说话,(如果)不学习,人嘴能说话还不如口里有病说不出话;使人的心可以认知事物,(如果)不学习,人心能认知还不如狂乱(无知)。因此凡是学习,不是能增加(什么),而是(使人)通达天性。能够保全上天赋予人的(天性)而不使它受到伤害,这叫作善于学习。 子张是鲁国的鄙俗小人,颜涿聚是梁父山上的大盗,(他们)向孔子学习。段干木是晋国的市场经纪人,向子夏学习。高何、县子石,是齐国的凶恶can6*暴的人,在乡里受指责,向墨子学习。索卢参是东方闻名的狡猾之人,向禽滑黎学习。这六个人,是(该受到)刑罚、处死、侮辱的人。如今,(他们)不仅免于受到刑罚、处死、侮辱,(还)从此成为天下知名的人,终其天年,王公大人跟随他们并礼待他们,这些(都是)从学习中得到的啊。 君子学习,谈论道理一定称引老师的话来阐明道义,听从(教诲)一定尽心竭力来发扬光大。听从(老师的教诲)而不尽心竭力(去发扬它),称这种行为为“背”;谈论道理而不称引老师的话(去阐明它),称这种行为为“叛”。有背叛行为的人,贤明的君主在朝廷上不会接纳他们,君子不会和(他们)交往为友。 因此,教育,是大义;学习,是大智慧。大义没有比使他人获得利益(更)大的,使人获得利益没有什么能比教育(更)大的。大智慧没有比修养身心(更)大的,修养身心没有比学习(更)大的。自身的修养完成了,那么作儿子的不用支使就孝顺了,作臣子的不用命令就忠诚了,作君主的不用勉强就公正了,拥有最有利形势的人就可以作天下的君主了。所以子贡问孔子说:“后代将用什么称赞您呢?”孔子说:“我哪里值得称赞呢?(如果)不停止(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喜好学习而不满足,喜好教诲(他人)而不知疲倦,大概只是这些吧!”天子进入太学祭祀先代圣人,与曾经当过(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不把(他们)当作臣子看待,这是用来表示敬重学习和尊重老师(的做法)啊。 附【15题参考译文】 ①很多儒生推荐张禹,皇帝下令让太子太傅萧望之进行考核。张禹(用)《易经》和《论语》中的大义来应答,萧望之认为他答得很好,上奏(说)张禹精通经学,遵守老师传授的学问和技艺,可以任用。 ②孟喜被举荐为孝廉,作郎中,成为丞相的下属。博士(一职)缺人,大家推荐孟喜,皇上听说孟喜改变了老师传授的学问和技艺,于是就不任用孟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