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历史词典解释
形容遇事要再三考虑,反复研究之后才采取行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遇事总要反复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见后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出典】: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例句】:
《水浒全传》67回:“林冲谏道:‘兄长,人心难忖,三思而行。’”
连动 经过反复思考,然后才行动。语出《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李劼人《大6*波》:“叶秉诚把近视6*眼6*镜取下来,拿手巾擦着,一边用他那半嘶半哑的声音提议说:‘这不是小事,的确该三思而后行。’”△用于处事谨慎方面。→左思右想胸有成竹 ↔随心所欲 冒冒失失。也作“三思而行”。
词语分解:
- 三思的解释 反复思量,再三权衡凡事要三思,免得后悔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红楼梦
- 后行的解释 1.排在后面的行列。汉书·李陵传:“ 陵 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隋书·礼仪志三:“勇者持鉦鼓刀楯,为前行,战士次之,槊者次之,弓箭为后行。” 唐 岑参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诗:“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鴈还应厌后行。”2. 唐 宋 时尚书省次序分前、中、后三行,工部、礼部为后行。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分行次第:“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每行各
历史典故推荐:仍陋袭简
因陋就简。谓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明史.王铭传:“上疏曰:‘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势须改为。”参见“因陋就简”。 并列 因袭原有简陋条件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