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历史知识:

 

词条 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
释义

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

历史典故

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历史词典解释

孟贲( ㄅㄣ bēn ):战国时勇士。狐疑:犹豫。 像孟贲这样的壮士如果犹豫不决,还不如一个小孩勇往直前。 表示行事贵在果决。语出《汉书.蒯通传》:“计诚知之而决不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猛虎之犹与,不如蜂虿之致蠚;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颜师古注:“孟贲,古之勇力士。”宋.田锡《论边事奏》:“臣又谓取舍不可以有惑,故曰: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又引作〔贲育之不戒,童子之不抗〕。贲育:孟贲和夏育。夏育亦古代力士名。意谓孟贲夏育放松了戒备,连一个小孩也敌不过。唐.韩愈《守戒》:“呜呼!胡知而不为之备乎哉?贲育之不戒,童子之不抗。”

词语分解:

  • 孟贲的解释 战国 时勇士。孟子·公孙丑上:“若是,则夫子过 孟賁 远矣。” 孙奭 疏引帝王世说:“ 秦武王 好多力之人, 齐 孟賁 之徒并归焉。 孟賁 生拔牛角,是谓之勇士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虽 賁 育 之勇不及陛下” 司马贞 索隐引尸子:“ 孟賁 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多力何必 孟賁 、 乌获 ;逸容岂唯 郑旦 、 毛嬙 。” 唐 罗隐 芳树诗:“若使威可以
  • 必至的解释 1.指事理的必然归向。战国策·齐策四:“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2.必定要做到。表示意志的坚决。汉书·蒯通传:“ 孟賁 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后因以借指童子。 宋 叶适 始论一:“故以一取百,帝王之虑也;以一取十,伯强之虑也;以一取一,必至之虑也。”

历史典故推荐:举齐眉案

同“举案齐眉”。明 韩奕齐天乐.寿内词:“白头尚举齐眉案,相敬未忘宾礼。”

随便看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6: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