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摩拙义怎么写好看:
昙摩拙义历史词典解释
隋时天竺(今印度)僧人。善画。文帝时来华,遍礼中土阿育王塔后入蜀,居成都一带大石寺,刻木为十二神形,立于寺塔之下。
词语分解:
- 昙摩的解释 1.梵语dharma的译音,亦译“达摩”、“达磨”、“曇无”等。意为法,佛法。佛门僧人常以“曇摩”、“曇无”等为其名之组成部分。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中之 昙摩难提 意译 法喜 、 昙无竭 意译 法勇 即是。2.名僧 昙摩罗 的省称。又名 昙摩迦罗 ,意译 法时 。 西域 乌场国 人,通晓诸经。 北魏 嘉平 时来华,在 洛阳 建 法云寺 ,传习戒律,为京师僧俗所宗仰。 唐 沉佺期 红
- 义的解释 义 (義) y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
历史知识推荐:阆州
唐先天元年712改隆州置。天宝元年742改为阆中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阆州。治阆中县今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苍溪、阆中、南部等市、县地。宋属利州路。淳祐三年1243移治大获山今苍溪县东南。元至元十三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