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官散官历史词典解释
散官名。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始置。专授钦天监官。监令,授正仪大夫;少监,授分朔大夫;五官司,授司玄大夫;监丞,授灵台郎;五官保章正,授平秩郎;五官灵台正,授司正郎;五官挈壶正,授挈壶郎。十四年罢。俱改从品级授以文散官。
词语分解:
- 散官的解释 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 汉 制,朝廷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 魏 、 晋 、 南北朝 因之。 隋 代始定散官之制。 唐 、 宋 、 金 、 元 因之。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武散官有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等。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隋书·百官志下:“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 宋 陆游 <施司谏注东坡诗>序:“
历史知识推荐:典玺
①女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司玺之佐,掌琮玺符节。②吏职名。唐太子左春坊内直局置四人,掌符玺。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