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都尉怎么写好看:
十三都尉历史词典解释
金末兵制名。哀宗为太子时已有此制。正大二年(1225)选诸路精兵直隶枢密院,先设总领六员,后改都尉。天兴初年有十三都尉(一说为十五都尉),知名者十二人:中都建威奥屯斡里卜,许州折冲夹谷泽,陈州振武温撒辛,蔡州荡寇蒲察打吉卜,申裕安平完颜斜列,嵩汝振武唐括韩僧,金昌府虎威纥石烈乞儿,宣权归德果毅完颜猪儿,南京殄寇完颜阿拍,宣权潼关三人——虎贲完颜陈儿、鹰扬完颜大娄室、完颜全节。都尉班列四品,以曾掌元帅权者任之,与元帅府、行枢密院相等。士兵每卫不下万人。步卒负担器甲粮饷重至六七斗,一日夜行三百里。
词语分解:
- 十的解释 十 shí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 都尉的解释 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项王使都尉 陈平召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历史知识推荐:黄绍箕
1854—1907 清浙江瑞安人,字仲弢,号鲜庵。绍第堂兄。光绪进士,以编修典试湖北,晋侍讲。后充四川乡试副考官、武英殿纂修。曾助康有为上书。光绪二十一年1895抗议马关条约签订,参与议定上海强学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