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盖亭诗案历史词典解释
北宋文字狱之一。元祐初,宣仁高太后听政,起用旧党,排斥新党。元祐四年(1089),知汉阳军吴处厚指新党蔡確游安州(今湖北安陆)车盖亭时作诗讪谤,用唐上元年间郝处俊谏高宗传位于武后事影射高太后。旧党梁焘、刘安世等赞成此说。蔡確被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六年,死于贬所。宣仁太后曾对大臣说:“元丰之末,確自谓有定策大功,妄扇事端”,“吾不忍明言,始托讪上为名逐之耳”。她还说办蔡確之罪,“只为此人于社稷不利”。
词语分解:
- 车盖的解释 古代车上遮雨蔽日的篷子,形圆如伞,下有柄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 诗案的解释 因作诗而获罪的案件。如 宋 熙宁 九年公元1076年, 苏轼 因作诗而入狱,继而被贬。见宋史·苏轼传。这次事件,史称“乌臺诗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驀地狱成诗案,幸 子由 申救,远謫 黄州 。” 清 吴廷华 题杜文贞公小像诗:“披图恍遇山泽癯,聊存诗案明其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况于廷杖虽除,诗案史祸,较诸廷杖,毒螫百倍。”
历史知识推荐:明太宗宝训
明太宗成祖朱棣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宣德五年1430成书,与太宗实录同进。十五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五卷,凡六十子目。前有宣德五年明宣宗序。参见“皇明宝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