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寿安夫人挽词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新 |
释义 | 寿安夫人挽词原文闺门秀色擢冰清,行佩兰苕八十春。传道先生为择配,起家著作不忧贫。 金花贴子分双轴,子舍登瀛有几人。 千仞龙华松竹域,妇姑虽死亦相亲。 诗词问答问:寿安夫人挽词的作者是谁?答:李新 参考注释闺门(1).宫苑、内室的门。借指宫廷、家庭。《礼记·乐记》:“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淮南子·主术训》:“人主深居隐处以避燥溼,闺门重袭以避姦贼。”《周书·孝义传·秦族》:“﹝ 秦族 ﹞与弟 荣先 ,復相友爱,闺门之中,怡怡如也。” 清 刘大櫆 《阮君传》:“ 世忠 、 世恩 ,其操履亦闺门庸行之常,无异於人者,然求之世俗,何其难得而可敬也!” (2).妇女所居之处。《北齐书·尉瑾传》:“ 瑾 外虽通显,内闕风训,闺门秽杂,为世所鄙。” 宋 苏轼 《策别安万民五》:“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於闺门,论战鬭之事,则缩颈而股慄,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据你説是贵人之女、士人之妻,就该不出闺门。” (3).借指妇女、妻子。《新五代史·汉高祖皇后李氏传》:“太后深以为不可,帝拂衣而去,曰:‘何必谋於闺门!’” 宋 蔡梦弼 《草堂诗话》卷二:“ 老杜 当兵戈骚屑之际,与其妻各居一方,自人情视之,岂能免闺门之念!” 清 钱谦益 《巡抚广西等处地方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何士晋授通议大夫制·前母加赠淑人》:“匪徒为泉壤之光,亦以著闺门之劝。” (4).城上小门。《墨子·备城门》:“大城丈五为闺门。” 孙诒让 间诂:“依上文,则大城高三丈五尺,门之高当不下二三丈。此闺门乃别出小门,故止高丈五。” (5).泛指城门。《左传·昭公元年》:“ 罕虎 、 公孙侨 、 公孙段 、 印段 、 游吉 、 駟带 私盟于闺门之外。” 杜预 注:“闺门, 郑 城门。” (6).“金闺门”的省称。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各价齐两 许 ,闺门比三 陈 。” 宋 曾巩 《胡太傅挽词》之一:“讜言留简册,恭德载闺门。” 秀色秀美的容色 丽姿秀色 冰清(1).比喻德行高洁。《东观汉记·樊準传》:“ 樊準 字 幼陵 ,为别驾从事,临职公正,不发私书,世称冰清。”《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晋 左九嫔 《狂接舆妻赞》:“ 接舆 高絜,怀道行謡,妻亦冰清,同味玄昭,遗俗荣津,志远神辽。”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引无名氏《题秋胡图诗》:“郎恩叶薄妾冰清,郎説黄金妾不譍。”《天雨花》第一回:“克遵祖训多礼法,闺门整肃是冰清。” (2).形容诗句清新。 宋 梅尧臣 《乐掾自淮南回示新诗》:“ 淮南 歷览还 宣城 ,囊多佳句何冰清。” 佩兰佩系兰草。以兰草为佩饰,表示志趣高洁。语出《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朗鉴谅不远,佩兰永芬芳。” 传道(1) 向听众讲授解释道义、道行 (2) 古时指传授圣贤之道,后也指传教 先生(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择配选择配偶。《水浒传》第一一○回:“ 段三娘 从小不循闺训,自家择配。”《老残游记》第十四回:“我们办这件事,当分个前后次第,以替他赎身为第一步,以替他择配为第二步。” 起家创业 他白手起家,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著作(1) 撰述。古代专指撰写诗文,包括文学与学术作品 (2) 运用创造才能或经过创造性努力而产生的作品 金花(1).指色彩金黄艳丽、不易败落的花朵。 北周 庾信 《玉帐山铭》:“玉策难移,金花不落。” 唐 王建 《宫中调笑词》之二:“胡蝶,胡蝶,飞上金花枝叶。” 明 王世贞 《人日病起作》诗:“柏忆金花煖,梅怜玉树新。” (2).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绣制的花饰。《南史·鱼弘传》:“有眠床一张……通用银鏤金花寿福两重为脚。”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二:“绣段装簷额,金花帖鼓腰。” 宋 苏轼 《春帖子词·皇太后阁四》:“翠管银罌传故事,金花綵胜作新年。” (3).指头晕眼花或愤怒时出现在眼前的像星星的小光点。 茅盾 《子夜》一:“‘邪魔呀’, 吴老太爷 似乎这么喊,眼里迸出金花。”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他从土里钻出来,只觉地像翻了个过儿,脑袋星星的,乱迸金花,一时想不起为什么跑到这儿。” (4).见“ 金花银 ”。 (5).见“ 金花牋 ”。 (6).见“ 金花帖子 ”。 (7).见“ 金华夫人 ”。 贴子典押儿子。《南齐书·周颙传》:“亦有摧臂斮手,苟自残落,贩佣贴子,权赴急难。” (1).柬帖。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待我明日写一个贴子送到兵马司去,打断你的狗筋。” (2).告示。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你,出个贴子吧!上头写明:是男是女,多大年纪,长胡子没长,穿的啥袄啥裤,几时出走。” (3).即贴子词。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九:“翰苑岁供禁中立春、端午贴子,前后多矣,率多拟效旧语,故少新意。”参见“ 贴子词 ”。 子舍(1).小房;偏室。一说,诸子所居的屋舍。《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 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謁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 司马贞 索隐:“ 刘 氏谓小房内,非正堂也。 小颜 以为诸子之舍,若今诸房也。” 宋 梅尧臣 《送任太傅归省西都》诗:“子舍今归浣裙切,里门重戒下车勤。” (2).借指儿子;儿女。 宋 富弼 《韩国华神道碑》:“教子舍悉用经术而济之以严。”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张公行状》:“初,公至郡,谍报‘虏主祈 太清宫 ,且窥边州’,人大恐, 定远县 逃奔几尽,公不为动,但遣承局趣取子舍,远近安之,亡者復还。” 登瀛(1).登上 瀛州 。犹成仙。 明 郑若庸 《玉玦记·祝寿》:“拚酩酊,算此乐人间,不减登瀛。” (2).见“ 登瀛洲 ”。 (3).登上瀛台。 清 代新进士及第授官仪式之一。《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公子 ﹞一心只想飞回去见着父母……无如明日便是传臚大典,紧接着还有归大班引见,赴宴,谢恩,登瀛,释褐许多事,授了职便要进那座翰林院到任。” 千仞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清 方文 《陈卧子子龙》诗:“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龙华亦作“ 龙花 ”。指龙华树。传说 弥勒 得道为佛时,坐于龙华树下,树高广四十里。因花枝如龙头,故名。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翻宝宇之龙花,溽露低枝;荡真文於贝叶,天童润色。”《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供养佛僧消灭障,来生必定礼龙花。”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蒋伯生得顾横波夫人小像靳予曰君家物也为填一词》词:“龙华刼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参见“ 龙华三会 ”、“ 龙华树 ”。 鲜丽闪耀的光彩。《艺文类聚》卷七三引 汉 应瑒 《车渠椀赋》:“纷玄黄以肜裔,曄豹变而龙华。” 松竹(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妇姑婆媳。 汉 贾谊 《新书·时变》:“妇姑不相説,则反脣而睨。” 相亲(1) 互相亲爱;相亲近 (2) 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