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司怎么写好看:
漕司历史词典解释
转运使司省称。
官名。宋朝转运使掌管漕运,所以也称转运使为漕司。唐朝设转运使,宋朝沿袭其制,在转运司设转运使。起初,转运使只负责粮饷转运等事,后来兼理边防、盗贼、狱讼、钱谷等事,成为一路高级地方行政长官。参看“转运使”条。见《宋史·职官七·都转运使》。
词语分解:
- 漕司的解释 亦称“ 漕运司 ”。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 北宋 称转运司, 南宋 称漕司, 元 代称漕运司。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财归於漕司,而兵各归於郡。”宋史·选举志二:“ 淳祐 元年, 淮 南诸州郡岁有兵祸,士子不得以时赴乡试,且漕司分差试官,路梗不可径达。” 元 危素 元海运志:“﹝ 至元 ﹞二十五年,内外分置漕运司二。”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帅
- 漕的字典解释 漕 cáo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 司的字典解释 司 sī 主管,操作:司法
历史官职推荐:道库
官库名。清置,属道员衙门。据清会典事例一八三户部、库藏记载,督粮道库,专存漕项银;驿道库,专存驿站夫马工料;河道库,专存河饷;兵道库,专存兵饷;盐法道库,专存正杂盐课。各库设库大使主管。参见“库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