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冕旒黈纩 |
释义 | 冕旒黈纩历史典故 冕旒黈纩历史词典解释《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东方朔《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唐.颜师古注:“黈,黄色也。纩,绵也。以黄绵为丸,用组悬之于冕,垂两耳旁,示不外听。” 冕旒是皇冠前后悬垂的玉串,表示帝王不应苛察;黈纩是黄绵,悬于冠冕两侧耳旁,表示帝王不听无益之言。东方朔曾以此说明:君子应举大德,赦小过,勿求全责备。后用为咏帝王修养明察之典。 唐.韩愈《苦寒》诗:“蹇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救焚益薪益:增加。救火时往火里加柴草。比喻做事不得其法,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促使事态往坏的方面发展。语本邓析子.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连动 想灭火倒添进了木柴。比喻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