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鸣琴而治 |
释义 | 鸣琴而治历史典故 鸣琴而治怎么写好看:
鸣琴而治历史词典解释《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鸣琴而治,是指以封建阶级的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以身亲之而治,是逢事躬亲察考,深入实际,以辛苦劳力而达到治理的效果。故旧时常用“鸣琴而治”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治事有方的谀词。 《文选》卷三六王融(元长)《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下邑必树其风,一乡可以为绩。至有旦抚鸣琴,日置醇酒。” 偏正 鸣琴,弹奏弦乐。治,治理。旧时称颂地方官6*能以礼乐教化人民,无为而治。语本《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褒义。多用于政治方面。→无为而治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著绣昼行比喻荣华而归故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徙允许允为镇北将军,假节督河北诸军事” 裴松之注引魏略: “大将军夏侯玄与允书曰: ‘镇北虽少事,而都典一方,念足下震华鼓,建朱节,历本州,此所谓著绣昼行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