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音注历史词典解释
书名。宋末元初胡三省注。司马光《资治通鉴》成书以后,最初为之注释者,有刘安世《音义》,世已无传;史炤《释文》,未免粗疏。三省始自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迄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穷三十年之力,撰成此书。凡记事之本末,地名之同异,州县之建置离合,制度之沿革损益,疏通证明,极为赅备。又于《资治通鉴》义例,随文疏解;史事讹误,尤多订正。三省当易代之际,感怀家国,间于注中发为议论。
词语分解:
- 资治的解释 1.致治。新唐书·陆贽传:“治或生乱者,恃治而不脩也。乱或资治者,遭乱而能治也。”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志在敦厚风俗,急於资治,人臣之心,昭然可见。”2.资助修治。 宋 曾巩 江州景德寺新戒坛记:“ 智暹 食淡衣粗,所居屋坏不自治,所得於人,惟资治其寺。”
历史知识推荐:王源
①南朝齐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官南郡丞。出身士族,收五万聘金嫁女于富阳庶族满璋之,又以所聘余钱纳妾,永明八年490为御史中丞邑中正沈约所劾。被免官,禁锢终身。②1648—1710清直隶大兴今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