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名山藏谤 |
释义 | 名山藏谤历史典故 名山藏谤怎么写好看:名山藏谤历史词典解释《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汉书.司马迁传》:“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后汉书.蔡邕传》:“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传后世。” 名山藏谤,原意是指把怨谤讽刺的作品藏于大山之中,以便后世保存流传。后因以比喻撰写著作,传给后人。 清.赵执信《饮改之斋中观其近笔数首》诗:“偶逢快士通唱酬,敢向名山藏怨讽。”清.杭世骏《出国门作》:“穷檐肯负名山业,史稿还堪证昔非。”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炫石为玉见“衔玉贾石”。宋·程颢论王霸札子:“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以为玉也。”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