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绛 |
释义 | 魏绛历史典故 魏绛怎么写好看:魏绛历史词典解释①借指善于议和者。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文王曾避俺东徙,魏绛曾怕俺讲和。” ②借指靖边将领。唐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诗: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帐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左传·襄公四年》: “晋侯曰: ‘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魏绛曰: ‘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劳师于戎……诸华必叛。’ ” 听了魏绛议论之后,“公说,使魏绛盟诸戎。” 又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 ‘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 ” 晋侯: 晋悼公。魏绛: 晋大夫。始任中军司马,后佐新军,不久升为下军主将。魏绛力主与戎族议和,并辅佐晋悼公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 ,恢复了晋国的霸主地位。一次,晋悼公将郑国赂晋送来的歌钟、女乐之一半赐给魏绛,以奖赏他的和戎之功。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一身五心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