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丁产簿历史词典解释
又称五等簿、五等版簿、人口产业簿、丁产等第簿。征科赋役所依据的基本簿籍,登记乡村户的丁口、产业和户等。户等据税钱或家业钱多少划分,分五等。每逢闰年,即约隔三年,推排产业,升降户等,加以重造。以县为单位,由县令、佐责成耆长、户长、乡书手核实各户产业、丁口,定出户等,注明所服差役,先张榜公布,然后造簿。
词语分解:
- 五等的解释 1.五个等级。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孙奭 疏:“孟子所言 周 制,王制所言 夏 商 之制也。”2.特指五等之爵。 唐 韩愈 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诗:“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
历史知识推荐:王
①古代最高统治者之称谓,如夏、商、周三代之王。此外边远诸侯或民族亦有称王者,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皆有,如散氏盘铭中的“夨王”、录伯簋中的“釐王”、乖伯簋中的“武乖几王”等。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