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四选怎么写好看:
吏部四选历史词典解释
宋代主管铨选官府总称。元丰前,以审官东、西院,流内铨,三班院分治四选。元丰改革官制,铨注之法皆归吏部,以审官东院改尚书左选,流内铨改侍郎左选,主管文选;以审官西院改尚书右选,三班院改侍郎右选,主管武选。
词语分解:
- 吏部的解释 1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吏部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2 又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 四选的解释 1.古代对四种人的选拔。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天有四时,时三月;王有四选,选三臣……圣人为一选,君子为一选,善人为一选,正人为一选,由此以下者,不足选也。”2. 宋 代铨选官员的制度。 元丰 前以审官东院、审官西院、流内铨、三班院四个官署分掌铨选,故称四选。 元丰 改革官制,更名隶属吏部。宋史·选举志四:“ 元丰 定制而后,銓注之法,悉归选部:以审官东院为尚书左选,流内銓为侍郎左选
历史知识推荐:刘子绥
?—466 南朝宋孝武帝第四子。字宝孙。封安陆王,任郢州刺史。明帝即位,改封江夏王,未受命。泰始二年466,与镇军长史邓琬等奉晋安王刘子勋称帝于寻阳,任司徒。同年九月,为明帝所遣建安王休仁所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