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军大将军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三国魏黄初六年(225)置,权任甚重,二品。蜀、吴亦置。两晋开府者位从公,一品。不开府者二品,禄赐同于特进。南朝宋二品,南齐位从公,开府仪同如公。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中,在四征将军之下;二十三年改为二品,在四征将军上。
词语分解:
- 镇军的解释 1.古代将军名号。 三国 魏 以 陈群 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历代均有镇军将军, 宋 以后无。2. 清 代总兵的俗称。冷眼观第二一回:“没有隔几天,就先把自己的命革掉了……是 吴元愷 镇军亲身去逮捕的。”
- 大将军的解释 武官名。始于战国,汉代以后历代沿置,为将军的最高或较高的称号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州军务记
历史知识推荐:左金吾卫中郎将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左候卫为左金吾卫,其左翊府置为长官。一人,正四品下,掌领本府翊卫,督京城六街铺巡警。宋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北宋前期为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