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校书郎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辽朝袭唐制置。司经局官员,与太子正字共掌典校图书。
词语分解:
- 太子的解释 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太子月恐惧。——战国策·燕策有以报太子。荆轲知太子不忍。请立太子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校书郎的解释 东汉 时,征召学士至 兰台 或 东观 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 三国 魏 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 唐 以后历代因之。 明 以后不置。后汉书·梁慬传:“校书郎 马融 上书讼 慬 与护羌校尉 庞参 。” 王先谦 集解“盖中郎、侍郎、郎中,通谓之三署郎,校书郎中本可省称校书郎,犹尚书僕射之省称尚书耳。”后汉书·杨终传:“ 显宗
历史官职推荐:漆园吏
官名,战国时置,掌管理漆园。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注:“蒙,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