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石窟历史词典解释
又名庆寿寺石窟。在今陕西彬县西二十里泾河南岸。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大佛窟平面呈半圆形,直径约21米,高30余米。大佛依山趺坐,高24米,两侧侍立二菩萨,各高5米,俗名“丈八佛”。窟壁雕大小佛及菩萨四百多尊。大佛窟东西两侧有罗汉洞和千佛洞。西侧的罗汉洞石窟群,共有面北排列的四个小石窟。窟内除造像外,壁上有浮雕经变故事多幅及唐宋以来游人题刻。东侧的千佛洞共三个石窟,窟内除造像外,并雕有三百多幅人物画像。整个石窟工程浩大,为陕西省最大最完整的石窟寺。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分解:
- 石窟的解释 1 ∶古时一种就着山崖开凿成的寺庙建筑,内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敦煌石窟云岗石窟2 ∶山岩上的洞
历史地名推荐:庄浪千户所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改庄浪卫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永登县。永乐元年1403复改为庄浪卫。 见“庄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