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待诏怎么写好看:
翰林待诏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唐玄宗开元元年(713)置,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其后,以中书省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8)演为翰林学士,专掌内命。又,翰林画待诏亦称翰林待诏。
官名。唐玄宗时置,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见《旧唐书·职官二·翰林院》、《新唐书·百百一·学士之职》。明代也设待诏(有时不设),从九品,掌应对。见《明史·职官二·翰林院》。
词语分解:
- 翰林的解释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 待诏的解释 1.等待诏命。文选·扬雄<甘泉赋>序:“ 孝成帝 时,客有荐 雄 文似 相如 者……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 张铣 注:“待詔,待天子命也。”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经思待詔,学剑觅封侯。” 清 惠士奇 送蒋树存之官馀庆诗:“待詔吾留 金马门 ,修书君上 南薰殿 。”2.官名。 汉 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 金马门 ,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汉书·王莽传中:
历史官职推荐:大将军史
官名,汉置,为大将军府属官。大将军府分曹办公,曹之长官为掾史,掾为正,史为副。汉书·萧望之传:“望之既至前,说光曰:‘……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