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桃啖枣怎么写好看:
偷桃啖枣历史词典解释
源见“方朔偷桃”、“枣大如瓜”。咏仙道生活。寓祝贺寿辰之意。宋 孙惟信《失调名.四十九岁自寿》词:“生巧。吕翁昨夜钟离早。又曾参、两个先生道。又也曾偷桃啖枣。”
词语分解:
- 偷桃的解释 古神话,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子, 东方朔 曾三次偷食,乃被谪降人间。事见汉武故事。后常以此入诗。 唐 柳宗元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诗:“ 蓬莱 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宋 王禹偁 代答诗:“君看白日冲霄者,多是偷桃窃药人。”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疑似阿母傍,再謫偷桃儿。” 清 赵翼 子才又作除夕告存诗诗:“割肉偷桃狡獪才,九閶都怕此人来。”
- 枣的解释 枣 (棗) zǎo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
历史典故推荐:缚舌交唇
闭着嘴,不敢说话。表示恭顺。唐 孙樵逐痁鬼文:“复有司马安者,攘义盗仁,缚舌交唇,柔声婉颜,狐媚当权。” 并列 闭着嘴巴,不敢讲话。表示十分恭顺。唐·孙樵逐痁鬼文:“复有司马安者,攘义盗仁,~,柔声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