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隆通宝怎么写好看:
正隆通宝历史词典解释
金铜钱。圆形,方孔,汉字。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始铸,与辽、宋旧钱通用。《金史》、《续文献通考》俱作“通宝”,今存实物作“元宝”。

正隆通宝
词语分解:
- 正的解释 正 zhèng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
- 通宝的解释 中国 旧时钱币的一种名称。起于 唐高祖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铸造的“开元通宝”。以后历代都曾沿用,“通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 南唐 的“唐国通宝”、 宋 代的“太平通宝”、 元 代的“至正通宝”、 明 代的“大明通宝”、 清 代的“康熙通宝”等。 日本 、 越南 、 朝鲜 等国的钱币也曾用“通宝”之名。
历史知识推荐:杂犯律
北周刑律之一。即惩处*杂犯的法令。系沿李悝法经中之杂法,隋唐更名“杂律”。唐律疏议·杂律上:“李悝首制经法,而有杂法之目……然至后周,更名杂犯律。隋又去‘犯’,还为杂律。”参见“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