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游 |
释义 | 原文正过重阳一月时,龟堂驩喜抱孙枝。弃繻已足惊关吏,堆笏宁惟取世资?落笔千言犹细事,读书万卷要深期。 汝翁豪杰非今士,不用担簦更觅师。 诗词问答问:《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参考注释过重(1) (2) 超过规定、需要或常规所要求或允许的重量 超重加费 (3) 过大或难以负担的重量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月(1).一年的第一月。《书·泰誓序》:“一月戊午,师渡 孟津 。” 孔 传:“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唯 秦始皇 以父 庄襄王 名 楚 ,称 楚 曰 荆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 (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 (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陈陶 《种兰》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驩喜快乐;高兴。驩,通“ 欢 ”。《汉书·匈奴传下》:“ 元帝 以后宫良家子 王墙 字 昭君 赐单于。单于驩喜。”《汉书·王莽传下》:“元元驩喜,兆民赖福。” 孙枝(1).从树干上长出的新枝。《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梧桐生於 嶧山 阳巖石之上,採东南孙枝为琴,声甚清雅。”《古文苑·沉约<箎>诗》:“ 江南 簫产地,妙响发孙枝。” 章樵 注:“诗言 江 南之地,产竹多良,可为乐器,孙枝又其特异者也。” 唐 元稹 《桐花诗》序:“及今六年,詔许西归,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侄》诗:“江上松楠深復深,满山风雨作龙吟。年来老干都生菌,下有孙枝欲出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潭柘寺 ﹞有银杏一株,大合抱。 圣祖 临幸寺中,树发孙枝一。 高宗 再幸,又发孙枝一。” (2).喻孙儿。 宋 陆游 《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正过重阳一月时,龟堂驩喜抱孙枝。”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惟愿取连理芳年,得早遂孙枝荣秀。” 弃繻《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 , 关 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关吏(1).指管理关市或守关口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上》:“ 衞嗣公 使人为客过关市,关市苛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吏乃舍之。” 陈奇猷 集释:“关吏,关市之属吏也。” 北齐 颜之推 《从周入齐夜度砥柱》诗:“马色迷关吏,鷄鸣起戍人。” 唐 岑参 《函谷关歌》:“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关索》:“盖前代凡遇高埠置关,关吏备索,以挽舁者,故以名耳。” (2).指海关的官吏。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於是有关吏送难者曰:不用呢羽、鐘表、燕窝、玻璃、税将絀。”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寄伯瑶》:“先生在关非关吏,我欲从之问关事。” 世资(1).为世所用。《文选·扬雄<解嘲>》:“ 邹衍 以頡頏而取世资, 孟軻 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张铣 注:“世人取资以为师学。”《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诚言以人废而才实世资。” 张铣 注:“其人之才,实可为世之资用。” (2).世代的资望;先代的功业。《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绍 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宋书·恩倖传论》:“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籍世资,用相陵驾。”《文选·沉约<弹奏王源>》:“ 王源 忝藉世资,得参缨冕。” 吕向 注:“世资,祖父之业也。” (3).世间的资财。《文选·左思<魏都赋>》:“同賑大内,控引世资。” 张铣 注:“控引天下之资财。” (4).代代凭借。《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降自 秦 汉 ,世资战力,至於翼扶王室,皆武人屈起。” 落笔下笔书写或作画 他在有了生 * 验后才落笔画画? 细事琐碎的小事 每岁捐十万缗钱,不是细事。——《新编五代史平话》 读书(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豪杰(1) 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2) 又 三老豪杰皆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安然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人中豪杰 (3) 倚仗权势横行一方的人 今士现代人士。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 不用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担簦背着伞。谓奔走,跋涉。 南朝 宋 吴迈远 《长相思》诗:“ 虞卿 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宋 张孝祥 《卜算子》词:“万里去担簦,谁识 新丰 旅。”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序》:“担簦追师,不远千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