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十二行历史词典解释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卷二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梁武帝咏莫愁女的《河中之水歌》中,有“头上金钗十二行”之语。后常借以咏歌妓、美女的奁饰,进而借以比喻姬妾众多。
唐.白居易《酬思黯戏赠同用枉字》:“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妒她心似火,欺我鬓如霜。”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你看为官的列金钗十二行。”
主谓 形容女子有很多的首饰。旧亦指人娶很多姬妾。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行,不读作xíng。△多用于写女性装饰打扮。也作“金钗十二”。
词语分解:
- 金钗的解释 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温庭筠 懊恼曲:“两股金釵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两行金釵,最宜素縞。”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金釵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2.借指妇女。 清 沉起凤 谐铎·梦中梦:“今富贵若此,何不广列金釵,以充下陈。” 贺敬之 放歌集·三
历史典故推荐:延陵葬子
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揜坎(揜,掩遮),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