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铢钱怎么写好看:
四铢钱书法图片
四铢钱历史词典解释
汉代铸币。铜质。始铸于文帝五年(前175)。钱文曰“半两”,实重四铢,又名“四铢半两”。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废,改行三铢钱。五年废三铢钱,复行四铢钱。元狩五年(前118)终被五铢钱取代。

四铢钱
词语分解:
- 四铢钱的解释 1. 中国 古钱币名。亦省称“ 四銖 ”。 汉 币。史记·平準书:“至 孝文 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銖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2. 中国 古钱币名。亦省称“ 四銖 ”。 南朝 宋 币。宋书·文帝纪:“﹝ 元嘉 七年十月﹞戊午,立钱署,铸四銖钱。”南史·颜竣传:“ 元嘉 中铸四銖钱……及 孝武 即位,又铸 孝建 四銖。”参见“ 半两 ”。
- 四铢的解释 见“ 四銖钱 ”。
- 钱的字典解释 钱 (錢) qián 货币:铜钱
历史知识推荐:捐免
清代捐纳授官途径之一。凡官吏仕途中所应经历之试俸、历俸、实授、保举、试用、离任引见、投供、验看、回避等项皆可捐免。康熙中准异途人员捐免保举。乾隆中定保举、试俸、考试捐免例,列入常捐,捐例限制至此废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