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历史词典解释
见〔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其他 形容死伤惨重。《战国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多用于战争方面。也简作“伏尸流血”。
词语分解:
- 伏尸的解释 见“ 伏尸 ”。亦作“ 伏尸 ”。1.谓杀6*人致死。庄子·则阳:“﹝ 触氏 、 蛮氏 ﹞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炸丸匕首,购我自由,左手把民贼之袂,右手揕其胸,伏尸数十,流血五步。”2.尸体倒地。犹言死亡。 晋 潘岳 关中诗:“好爵既靡,显戮亦从。不见 竇林 ,伏尸 汉 邦?” 王闿运 武提督碑:“勇者伏尸
- 千里的解释 指千里马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历史典故推荐:曲突薪
同“曲突徙薪”。清 丘逢甲送何士果同年之京兼寄怀梁诗五孝廉诗:“榑桑持节旧词臣,事去空怀曲突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