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旄怎么写好看:
干旄书法图片
干旄历史词典解释
①借指招纳贤士。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观象嘉素履,陈诗谢干旄。” ②泛指仪仗用的旗帜。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 “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诗·鄘风·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 突出貌。干: 通 “竿” 。旄: 竿头饰有氂牛尾的旗。纰(pi): 马缰绳。诗写直直的旄旗之竿,竖在浚城的郊给野,四匹良马驾着华美的车辆,诗人简直不知用什么赠给那漂亮的贤士。
词语分解:
- 干旄的解释 1.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 浚 之郊。” 北周 庾信 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四:“远迹荒郊谢雋豪,春风谁与驻干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咭叮噹奏着钧天乐,又摆些羽葆干旄。”2.诗·鄘风篇名。诗序谓此诗是赞美“ 卫文公 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隋 王通 文中子·周公:“ 越公 聘子。子
- 干的字典解释 干 (⑧干??乾) gān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
- 旄的字典解释 旄 máo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历史典故推荐:不读律
三国志.魏书.陈矫传附陈本:“子本嗣,历位九卿。所在操纲领,举大体,能使群下自尽。有统御之才,不亲小事,不读法律而得廷尉之称,优于司马岐等,精练文理。……”三国时,魏陈本,位至九卿。所在处能提纲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