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杀鸡骇猴 |
释义 | 杀鸡骇猴历史典故 杀鸡骇猴怎么写好看:
杀鸡骇猴历史词典解释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的人。《官场现形记》五三回:“俗语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亦作“杀鸡吓猴”。陶菊隐《袁世凯演义》二回:“光绪因朝廷守旧大臣抗拒他的命令,百般阻挠新政,正在气头上,便采取‘杀鸡吓猴’的手段,传旨革去文悌的御史之职。” 连动 骇,使惊惧。猴子怕见血,驯猴者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惩罚一部分来警戒另一部分人。《官场现形记》53回:“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骇,不读作hái。△用于军事、政治、社会生活斗争的奖惩手段方面。→杀一儆百 ↔法不责众。也作“杀鸡给猴看”、“杀鸡敬猴”、“杀鸡吓猴”、“宰鸡教猴”、“宰鸡吓猴”。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蜗牛国源见“蛮触交争”。比喻极小的国家。南朝 梁 殷钧细言应令诗:“泛舟毛滴海,为政蜗牛国。”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