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怎么写好看:
三顾茅庐书法图片
三顾茅庐历史词典解释
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事件。汉末诸葛亮由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到荆州(治今湖北襄阳)避难,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西)。刘备为争雄天下,招揽人才,听取谋士徐庶建议,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不顾天寒,连续三次到隆中拜防诸葛亮,但第三次才得见面,史称“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诸葛亮认为,曹操地广人众,控制汉献帝,不可与之争雄;江东孙权政权稳定,对其只能联合,刘备唯有向荆(治今湖北襄阳)、益(治今四川成都)二州发展,建立基地,尔后,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积聚力量。时机成熟,再分兵夹攻曹魏,完成统一大业。刘备很赏识,倚诸葛亮为手足。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词语分解:
- 三顾的解释 1.指 汉 末 刘备 三次往 隆中 访聘 诸葛亮 。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三顾起 南阳 ,六出来 渭 岸。”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唐 沉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参见“ 三顾草庐 ”。
- 茅庐的解释 茅舍;草屋
历史事件推荐:输籍法
即输籍定样。隋朝确定户等及纳税数额的方法。隋文帝为搜括户口,采纳宰相高颖建议,行输籍之法,即由中央确定依据资财划分户等的标准,从轻定额,写成“定簿”,称为“输籍定样”,颁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