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取长弃短 |
释义 | 取长弃短历史典故 取长弃短怎么写好看:
取长弃短历史词典解释源见“取长补短”。吸取长处,抛弃短处。《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十五年》:“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朽,良工不弃。’”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持此为心,遂不觉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交口同声犹言众口一词。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交口同声,誉称晋王仁孝聪明,不似太子寡恩傲礼。”天讨.谕保皇会檄:“凡在满洲朝廷者,已交口同声,称康 梁为忠臣义士,特不敢言之于西太后耳。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