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亡舌存怎么写好看:
齿亡舌存书法图片
齿亡舌存历史词典解释
汉.刘向《说苑.敬慎》:“〔常枞cóng〕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枞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也?’常枞曰:‘嘻!是己,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
老子的老师常枞与老子以舌存齿亡为比喻的对话,说明世间刚者容易摧折,柔者常能保存。后用“齿亡舌存”多比喻社会生活中人事关系上的这种道理。
唐.皇甫松《大隐赋》:“恶心长而发短,验齿亡而舌存。”
见“齿弊舌存”。
词语分解:
- 齿的解释 齿 (齒) chǐ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牙齿
- 存的解释 存 cún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存在
历史典故推荐:且战且走
走:指逃跑。原指在战场上边打仗,边撤离。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如来日魏兵到,锐气正盛,不可便迎,且战且走。”说唐第三十七回:“当下(裴)元庆出营,见是新文礼,举鎚便打。文礼挡了一鎚……且战且走。”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