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春三秋怎么写好看:
九春三秋书法图片
九春三秋历史词典解释
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三秋:秋季三个月,故称。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清.周亮《书影》卷四:“九春三秋,天景清丽。”
并列 春天、秋天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清·周亮工《书影》:“九春三秋,天景清丽。”△常用作表示春秋时令是好季节。→秋月春风 ↔寒来暑往
词语分解:
- 九春的解释 1.指春天。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张铣 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鸞凤翼。”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2.指三年。文选·曹植<杂诗>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 李善 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 三秋的解释 1 ∶指秋收、秋耕、秋播2 ∶指秋季的三个月3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4 ∶指三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历史典故推荐:狗彘之不若
犹言猪狗不如。 形容人的品格低下。语出荀子.荣辱:“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七:“(李)哥怀利刃,闭卧内,骂之曰:‘汝职在牧民,而狗彘之不若,可急去,不且血污吾刃矣。’